秦成凝眉沉思,道:“陳書記,說句真的,要是再把這肉聯廠搞起來,實在是太難了,畢竟時過境遷,現在不同以往了。在計劃經濟時代,肉聯廠就是食品公司的倉庫,那個時候的食品公司叫中國公司,能叫中國公司的也隻有食品公司這一家,可見當時是多麼的輝煌。”
“計劃經濟時代,食品公司就是壟斷行業,能被成為中國公司也不稀奇。但我關心的是肉聯廠的現在和今後,發揮一下你的聰明才智,看能不能讓肉聯廠再次滿血複活?”
“這個的確有些難辦。”
“秦成,你是否考慮一下,讓你的秦成牌放心肉把這個肉聯廠給收購了?”
“啊?讓我的秦成牌放心肉把這肉聯廠給收購了?”
“是啊,不然,我這麼著急地把你叫過來幹啥?”
“不行,絕對不行,我的秦成牌放心肉的總資產也不過200萬元,這肉聯廠雖然倒閉多年了,但我可沒有那麼大的能力將其收購。”
“草,你怎麼這麼墨跡?大魚吃小魚,小魚也能吃大魚。你這個小魚,不要看到大魚,連點勇氣也沒有了。”
“陳書記,讓我想想。”秦成緊皺眉頭苦苦地思索起來。
別看秦成是搞企業的,但他的經濟頭腦卻跟不上陳聰,陳聰提醒道:“你可以把這個肉聯廠充分利用起來,辦個養殖基地也行嘛。”
“陳書記,我辦的那個養豬場在鄉下,已經有了很大的規模,那個養豬場正好能足量供應我在縣城設立的十五家放心肉店,如果再在這裏辦養豬場的話,那我就會產大於供,不用多了,幾個月就會支撐不下去了。”
“那你可以多開放心肉店嘛。”
“是啊,我也是這麼想的,但如果開的店太多了,那就不好管理,質量就很難保證了。秦成牌放心肉要的就是質量,陳書記,這可是你當初交代我的。”
談到這裏,陳聰也緊皺眉頭陷入了沉思,秦成說的沒錯,連鎖經營要適度發展,不能過於膨脹,但也不能過於緊縮,產和供要始終保持最佳匹配才行。
陳聰和秦成各點燃上一支煙,陳聰沉思著道:“難道就這麼讓這個肉聯廠荒廢下去?”
秦成道:“陳書記,我看可以試著讓這個肉聯廠加工成品,現在的生活節奏都加快了,很多人喜歡吃現成的,比如火腿腸之類的。”
“火腿腸的廠家太多了,市場上早就供大於求了,我們就別再摻和了。”
陳聰知道,秦成的確沒有那個能力將這個肉聯廠給收購過去,再者說了,讓秦成收購過去,那就把肉聯廠變成了私營企業,陳聰還是傾向於國營企業,隻有國營企業,工人才能當家做主。但在市場經濟的浪潮衝擊下,國營企業的競爭力真的是太脆弱了。
看到陳聰為此事如此殫精竭慮,憂心忡忡,秦成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道:“陳書記,我認識一個南京的人,這個人是專門做臘肉的,做的非常好,前一段時間,我還把他聘請到我那裏,讓他給我那些工人指導做臘肉。但我那秦成牌放心肉店賣的都是鮮肉,臘肉根本就賣不動,我隻好又把他解聘了。”
“臘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