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譯序(3 / 3)

《海底兩萬裏》的成功離不開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描寫。埃澤爾曾經給凡爾納作品作序說:“其實,他目的在於概括現代科學積累的有關地理、地質、物理、天文的全部知識,以他特有的迷人方式,重新講述世界曆史。”所以描寫勢必成為實現這個目的的手段。凡爾納時而借助教授、尼摩艇長、特別是龔賽伊口述;時而透過舷窗向外張望,或者走出潛艇實地觀察。從描寫的手法上,大致有照相式的實錄(例如從舷窗觀看神奇的海底、悲慘的海難),更多的是先描寫後解釋(例如涉及珊瑚、海綿綱、珍珠、海藻的段落),這種寫法營造出令人信賴的“科學感”;描寫發展到極致就是一連串術語的羅列,如教授觀賞尼摩艇長收藏的珊瑚、貝殼;“走火入魔的分類狂”龔賽伊對各種魚類進行分類等。這些描寫不厭其詳,不僅表現出作者的嚴謹態度,而且給人身臨其境的真實感。作者的語彙豐富,許多術語深奧冷僻,普通讀者難以全部理解,而這種隔閡反而營造出一種詩意,奇異的音韻結合又產生出美感,所以有人稱凡爾納的描寫與馬拉美的象征主義詩歌有異曲同工之妙,他那疊加的名詞猶如馬賽克瓷磚,拚出一個迷人的神話世界。

凡爾納一生寫了八十部小說,幾乎部部成功,深受讀者喜愛。盡管如此,他在十九世紀始終未能進入主流作家的行列;翻開文學史,很難找到凡爾納的名字。究其原因,是因為十九世紀下半葉的法國文學以揭露社會黑暗、抒發內心痛苦為主流,而凡爾納的小說大多積極向上,讚美科學,歌頌人性,與當時的審美觀背道而馳。值得欣慰的是,《海底兩萬裏》曾經啟發天才詩人韓波寫出著名的長詩《醉舟》,一九五八年首次抵達北極的原子能潛水艇就是以鸚鵡螺號命名的,小說十多次被搬上銀幕,改寫成連環畫;一九六六年法國推出《海底兩萬裏》袖珍本時,印數高達十萬冊,它在中國也被推薦為中學生必讀的世界名著。鸚鵡螺號載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潛入“大海的深處”,繼續領略自然的奧妙,感悟人生的哲理。

最後,衷心感謝我的多年好友Francoise VIRY-BABEL夫人從凡爾納的故鄉惠贈原著,促成此項譯事。

錢培鑫

注釋

[1]戈蒂埃、繆塞、歐仁·蘇、喬治·桑等作家都願意找他出書,巴爾紮克的《人間喜劇》、斯丹達爾的《紅與黑》、《巴馬修道院》,以及雨果的《小拿破侖》、《懲罰集》、《靜觀集》、《曆代傳奇》等都由他親自過問出版。他曾經資助波德萊爾,發表過左拉的早期小說。

[2]凡爾納一生寫了八十本小說,其中《八十天環球旅行》的初版數量最高(十萬零八千冊),《氣球上的五星期》第二(七萬六千冊),《海底兩萬裏》位居第三(五萬冊),不過如今《海底兩萬裏》無疑名氣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