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發現一個地方(1 / 2)

初夏的清晨還很涼快,驕陽也沒那麼濃烈,老凡用幹枯粗糙的手指翻了?33??淺槽的土,那裏麵是一家人的希望—玉米種子。但幾粒苞穀和酥鬆的土地一樣幹燥,一個月過去了,沒有一點發芽的跡象。老凡歎口氣,哀愁地在地邊坐下來,從破衣兜裏掏出一個木杯,那裏麵是一團海綿,海綿中積存著一點水,就像沙漠中的仙人掌一樣嗎,他用這種方法收集和存貯水。他將木杯舉起,仰起頭,等待著,細小的杯口沒有任何動靜,他便暗暗了按杯口處的木塞,繼續等待,終於有水印出現在杯口處,漸漸形成一小水滴。老凡伸舌頭舔舔,嘴唇早已脫了幾層皮,舌頭也在消耗自身著殘存的水分。他又歎了口氣,仰頭看看天,沒有一片雲彩,什麼時候才能下一場雨,再不下雨,今年的莊稼就完了,不光是今年的莊稼,這個村子可能也要完了。

老凡望著山坡下,成片成片的梯田空無一人,以前這個時候正是春耕的季節,會有很多鄰裏整理農田;也沒有一點綠色,仿佛不是春天,而是所有綠色植物凋零的深秋季節。遠處的山路上有人用扁擔挑著行李趕路,他們去向何方,能否到達,老凡不曉得。

老凡的兒子和兒媳也想趁著大家還有一點力氣離開,這兩天他們正在商量,院子的深井中已經滲不出水了,而且他們得為七歲的兒子和肚子裏懷了三個月的孩子考慮。但老凡始終抱著希望,祖祖輩輩生長的地方不能就這麼丟掉了,沒準再過幾天就會有一場大雨呢。老凡一直這樣期待著,孫子也常常這樣跟他講。

每每想到自己的孫子小凡,他幹燥的眼睛裏就會出現一些生機。小凡是個聰明、善良、樂觀的小孩,用海綿搜集水分再擠出來原先就是他的注意。記得去年某一天,小凡飛快的跑進門,興奮的歡呼道:“爺爺,爺爺,我弄到水了。”他用雙手捧著一個粗糙的東西。老凡一看,發現那是一隻鳥窩,鳥窩上有半隻蛋殼,蛋殼底部蓄著一小窪水。那隻鳥窩是小凡放到魚塘底下的一個洞裏的。小凡在樹上發現那隻鳥窩時是在炎熱的夏天,鳥窩中有一隻剛破殼的鵪鶉(他認為是就是大了一點,有布穀鳥那麼大),不知道鵪鶉媽媽去了哪裏。小凡擔心它中署,就把它放在那棵樹旁邊魚塘底下的小洞裏乘涼。在小凡省吃省喝的精心照顧下,小鵪鶉存活了下來並一天天見長。大概一個多月後,小鵪鶉突然不見了,小凡傷心了好一陣,還經常去看,最後隻能相信爺爺的話——小鵪鶉學會了飛翔,飛到更適合它生存的地方去了。從發現蛋殼中那些許水分開始,小凡到處尋找陰暗的小洞或角落,嚐試了各種方法收集水分,用幹葉子擰水都試過,最後在村外的已經幹涸的河床中發現一塊海綿,這塊海綿現在就裝在老凡的木壺裏。

老凡將木壺放進口袋,背著手繞著幾乎成粉末狀的苞穀地走一圈,便順著山路向下走,塵土灌滿了破鞋,老凡的腳陷入細軟的土中踩出很深的坑,抬起腳來時,土又溜進去,深埋了他的腳印。他非常艱難的回到了家中,一路上沒見什麼人,隻碰到了一起嘮嗑的老陳,他的頭上沾滿沙粒的。兩人嘮了一下自己老井裏還有多少水,還剩下幾片榆樹葉。老陳是一位獨居老人,他想搬走,但他擔心在半路上就去了,與其做個野外的孤魂野鬼,不如守著自己世世代代生長的村莊。老凡老淚縱橫,但隻是這種苦澀的感覺,卻沒有真正流下淚來,這說到了他的心坎兒上。這番互訴衷腸後,兩個老人感情更加深厚了,互相拍著肩膀稱相互為伴後,便分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