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受洗(1 / 2)

英國南部的天氣,永遠都是那麼陰沉沉,濕漉漉,潮乎乎的。

在斯坦丁學校校區裏不止有一所教堂,但這座被莫莉.斯賓塞校長稱為“小教堂”的,是上世紀從中國傳教回國的朗寧神父主持修建的。

那個朗寧神父,大概是在泰國給金楚楚和劉洋主持婚禮的朗寧神父的爺爺輩了。

小教堂采用哥特式的建築風格,外觀簡潔而莊重,內部裝飾著聖母、聖子和聖靈。

小教堂內部設有主祭台、聖壇、講壇和座椅,牆上掛有耶穌受難的十字架和聖徒的畫像。

祭壇上擺放著蠟燭和鮮花,營造出一種莊嚴而神聖的氛圍。

一座高大的管風琴,矗立在唱詩班後方的位置上,巨大的管子直衝教堂尖頂。

教堂內還設有懺悔室和祈禱室,供斯坦丁學校的女孩們進行個人祈禱和懺悔。

小教堂裏定期舉行彌撒和宗教儀式,還是斯坦丁學校新入校,卻未受洗女孩洗禮的主要場所。

“沒有一個斯坦丁的女孩,是沒有受過洗禮的。”

“斯坦丁的女孩們,必須是主的仆人。”

莫莉.斯賓塞校長看著伊麗莎白嬤嬤堅定不移的這麼說,臉上露出讚許的笑容。

“是的,伊麗莎白嬤嬤,沒有人比你更虔誠了。”

“瑪利亞.金由您來指引,她一定不會走上歧途。”

伊麗莎白嬤嬤是一個四十多歲、胖胖的修女,戴著白圍邊的黑色修女頭巾和黑色長袍,遮擋了伊麗莎白嬤嬤的光頭和粗壯的腰背。

“莫莉.斯賓塞校長,您放心吧,指引這些女孩子,服侍上帝,是我的職責。”

“我早就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主了。”

伊麗莎白嬤嬤用手在額頭、胸口上依照上、下、左、右的順序劃了個十字。

在伊麗莎白嬤嬤莫莉.斯賓塞校長交談的時候,小教堂內一場洗禮儀式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著。

然而,與傳統的洗禮不同,這場洗禮充滿了爭議和衝突。

九歲的瑪利亞.金,金雨晴,晴兒,穿著單薄的亞麻白裙,赤著雙腳,披散著黑色的長發,站在教堂的聖壇前。

晴兒的黑發,在小教堂的燭光下閃閃發亮。

然而,晴兒的眼神中卻充滿了恐懼和不安。

晴兒並不願意接受這次洗禮,但剛到斯坦丁學校,被收走了所有隨身物品的小女孩,並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晴兒,新爸爸送你去的學校,是英國最古老的學校。”

“那裏培養出來的,都是英國上層社會的淑女。”

“你隻要從斯坦丁學校畢業,就進入了世界的貴女圈。”

“到你畢業成年的時候,會被邀請進入巴黎的淑女沙龍的。”

晴兒想起在泰國時,媽媽金楚楚對自己說過的,似懂非懂的話。

晴兒不在乎金楚楚口中的世界級貴女圈,不在乎巴黎的淑女沙龍。

晴兒隻知道,金楚楚肚子大了、又癟了,金楚楚的懷中抱著一個棕色瞳孔的男孩。

金楚楚和劉洋管那個嬰兒叫曄兒,飛兒被保姆們24小時帶著,晴兒一個人被管家帶到了英國。

“媽媽有了小弟弟,不要我了。”

“爸爸,那個人,不是我爸爸,我有自己的爸爸。”

“爸爸是給我買芭比娃娃的人。”晴兒的心裏這樣想。

天主教洗禮儀式,作為基督教信仰中的三大聖禮之一,承載著賦予信徒新生命、洗淨原罪以及接納入教會社群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