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一考便是一天,昌吉帝除了開場時在外,後麵就離開了。
其他的百官也都在開考後退出奉天殿。
此時奉天殿內,六部尚書和禦史監試,護軍把守在大殿四周。
時嚴看著卷子,忽視四周打量的眼神,心慢慢平靜下來。
卷子上隻有一道題,卻讓他倒吸一口涼氣。
實在是題目太過直白,昨日就傳出風聲,說今天的殿試題目為昌吉帝親設。
簡單概括下題目就是,如今天下四分五裂,一年內邊關戰事頻發,對於四周小國有何看法?是否應該主動出擊。
時嚴神色凝重,昌吉帝不是一向主和嗎?不然也不會為了停戰把公主送去和親。
更何況,如今最下層的百姓不過勉強糊口,哪裏有多餘的錢去和幾個國打?
究竟是誰給的他自信?
(許清明:沒想到吧,是我!我特麼也沒想到,這皇帝腦子裏好像都是屎……)
他現在摸不清昌吉帝的想法,隻能根據自己的心意去寫,讓他無愧於心,無愧於民。
“臣對:臣聞,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怒可以複喜,慍可以複說,亡國不可以複存,死者不可以複生。故明主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臣謹對。”
時嚴選了一段《孫子兵法''火攻篇》開頭,直接表明立場。
在沒有必勝的把握下,不輕易發兵是對國,對百姓,對邊關戰士們的負責。
昌吉帝不知何時過來的,站在他身後看了許久,但臉上卻看不出喜怒。
隨著時嚴停筆,昌吉帝轉身又去瞧了瞧別的人。
......
結束一天的殿試後,一行人照例排成兩排離開皇宮。
次日,在奉天殿內,收掌官從箱內取出試卷,按官階高低分布於讀卷官麵前。
等讀卷官閱後,會按五等標識試卷,即:圈、尖、點、直、叉。
讀卷官注明標識後,再輪閱給其他讀卷官,稱為“轉桌”。
每個讀卷官將所有試卷輪閱完後,就會送去給首席讀卷官總核。
進行綜合評議,這時基本都會發生激烈的辯駁,最後再根據得圈多,卷麵整潔,字跡工整等條件,把符合的試卷往前排列。
前十名的試卷會呈給昌吉帝,讓其欽定名次。
又過三天,時嚴不出意外的被傳召進宮。
今日敲定金榜,前四為大金榜,會蓋印皇帝寶印,等隔天傳臚大典時會懸掛於朱雀正門之上。
時嚴到達宮門時剛來四人,想必是要等十人到齊後再一同進入。
魏子文混在四人中間,那叫一個如魚得水,好像很熟一樣,看到時嚴過來,趕緊把人叫過來給他做介紹。
"會元我們怎麼會不認識,隻是時兄一直沒有參加過詩會,不然韓某早想結識一番,在下韓世忠,時兄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