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燧發槍(1 / 2)

【東寧軍校校長辦公室內.....】

陳永華和閭範兩人幾乎是趴在書桌上,眼睛直勾勾盯著桌上的A4圖紙。

沒錯,這是係統兌換出來的燧發槍圖紙。

陳永華拿起了圖紙,問道:“這不就是自生火銃嗎?”

這燧發槍和火繩槍最大的區別就是,火繩槍要點火,燧發槍隻要用打火石擊發,便能射擊,因此明朝人稱為自生火銃。

“嶽父見多識廣,連自生火銃都知道。”這下輪到鄭克臧驚訝了,大明的讀書人不可小覷呀。

陳永華繼續說道:“自然,我曾研究過《軍器圖說》,裏麵的自生火銃非常精妙,像普通鳥銃一下雨就用不了了,而自生火銃不會。”

“《軍器圖說》的作者是萬曆二十六年進士畢懋康,才華橫溢,可惜早已病死。”

在陳永華的科普下,鄭克臧這才知道,原來明朝的時候就能仿製燧發槍了,而且都寫進書裏了。

那為什麼明朝能仿製燧發槍,怎麼不大規模應用呢?

問題就出在“錢”這一字。

燧發槍的槍機的製造成本超過火繩槍的槍機。

火繩槍機材質可用銅製,銅是種偏軟的金屬,熔點也比鐵低,憑借手工技術很容易打造成型。

火繩槍機結構隻需要將火繩送到藥池並不需要受力,因此銅製槍機即可。

燧發槍機需要擊打摩擦燧石,擊錘也必須為鐵質。

且燧發結構必須能承受一定力量,銅質偏軟長期使用容易變形,因此需要精鐵製作,也即是用鋼材。

鋼質地較硬,純用手工製作為各種零件難度較大,且燧發結構更為複雜,製作需要更多的工期,人工消耗比銅製火繩槍機多很多,即不得不贈加成本。

而大明能仿製燧發槍的時候已經是崇禎時期了,國庫窮的連老鼠都沒有,別說造燧發槍了。

而後來富有四海的大清卻大力打壓火器的發展。

鄭克臧回想起近代大清帶來的一係列屈辱,再一次堅定了消滅大清侵略者的決心。

鄭克臧還不知道的是,他嶽父說的這本《軍器圖說》後來被乾隆列為禁書。

畢竟對於大清統治者來說,防漢才是關鍵。

乾隆為此,還頒布了禁槍令,要求保持弓馬騎射在軍中一半的比例。

主要是擔心漢人掌握了先進火器後,擁有了推翻他的本事。

.......

“欽舍,製造自生火銃的成本不低,但對於你來說,卻是不高。”陳永華緩緩說道。

陳永華說到點子上,造燧發槍鋼材最重要,而鄭克臧現在最不缺的就是鋼鐵。

“沒錯,我的煉鋼廠就是為此而生,有那些神器和鋼錠,我隻要有足夠的工匠,就能大肆生產自生火銃。”

“所以嶽父大人,請撥一批能造火銃的工匠給我的火器作坊。”想起了最重要的事情,鄭克臧連忙說道。

“當然沒問題,閭範,工匠的事你去安排,務必保證工匠快速到位。”陳永華轉頭對一旁神遊物外的閭範說道。

閭範趕緊回過神來,連忙稱是,表示自己等會馬上去征集工匠,滿足監國殿下的要求。

見醞釀得差不多了,鄭克臧插嘴說道:“不急,兩位要不要來試試自生火銃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