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年的年節馬上要到了,大清京師一片銀裝素裹,到處透著肅穆莊嚴之色。
京師上空飄浮著厚重的雪花,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淡淡的光輝,在風雪中搖擺不定,仿佛隨時都要落到人間。
街上人流來來往往,穿梭其中,似乎從兩年前的京師大地震從緩了過來,整個京師依舊繁華似火,熱鬧不已。
街道上到處貼滿了紅紙,一片紅彤彤的,好像蓋上了紅布似的,非常喜慶。
大街上,一些小商販賣的東西,有各種各樣稀奇古代的東西,糖葫蘆、糖炒栗子、栗子糕,什麼都有。
京師的小吃攤前圍著不少金錢鼠尾鞭的包衣奴才,大多在排隊買小吃,有一些端著京腔在討價還價。
這裏是京師的外城,包衣奴才和漢人住的地方,內城則隻有旗人能住。
這個時候,一輛略顯異域風情的馬車,從永定門緩緩駛來,引來的不少人駐足觀看。
永定門是京師南城出入要道,而這輛馬車的目的地似乎是通向內城的正陽門。
正陽門是京師內城的正門,位於正南方,是大清的國門,代表著朝廷的“臉麵”。
外國使臣前來覲見皇帝,必須從正陽門進出。
說起來,京師內城有九座城門,各有各的用途,走錯是會掉腦袋的。
特別是正陽門,正陽門的箭樓正中開著一道大門,專走龍車鳳輦。
皇帝去天壇祭祀和去先農壇耕地,都是從這道城門經過。
普通人不允許走正陽門,走錯了輕則發配邊疆,重則掉腦袋殺頭。
因而,康熙還設立了一個叫“九門提督”的官職。
所謂的九門提督,就是負責京師內城的九座城門,這九座城門,分別是: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城門。
京師內城的九座城門的護衛安全,都交給了九門提督負責,也就是說,皇室的身家性命都交給了他負責,可見九門提督有多重要。
第一任九門提督是董鄂·費揚古,出身滿洲正白旗,八旗名將之後,深受康熙的器重。
1679年,吳三桂病死,在這個關鍵時期,費揚古率領著清軍隊伍,向雲南、貴州方向進軍,平定了三藩之亂。
平定三藩以後,費揚古回到京師,康熙立即提拔他為領侍衛內大臣,兼任九門提督。
那年他35歲,成為康熙皇帝麾下最年輕最親密的大臣。
快過年了,費揚古卻攤上了一件煩心事。
一群據說是來自蘇拉威島的望加錫王國的使臣,說要向大清朝貢,獻聖上重寶。
費揚古自然是不同意的,這蘇拉威島是哪個疙瘩,望加錫王國又是什麼鬼?
誰知道是不是真的,萬一是什麼荊軻刺秦的咋辦?
出事了,他這九門提督就不用幹了,官職越大,壓力就越大。
“告訴他們,從哪裏,就到哪去,不是什麼野貓野狗都能給大清朝貢的,我大清富有四海,什麼寶物沒有。”費揚古一臉嫌棄道。
“嗻!”跪在地上的屬下,馬上出門去攆人。
嘿,這個充滿輻射的假冒偽劣夜明珠,大清還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