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完短重炮,鄭克臧心潮澎拜,恨不得現在就去大海上莽一把。
有了它,短時間內,根本不用造大船,給他省銀子了!
說實話,短重炮確實為輕型艦艇對抗大型船舶提供了一個可靠而有效的可能性。
荷蘭鬼子,他鄭克臧小船戰術來了,顫抖吧!
鄭克臧在書房中哈哈大笑!
之前他還苦惱怎麼在巴達維亞幹翻荷蘭人,沒想到短重炮解決了這個問題。
他研究過地圖了,想要占領巴達維亞,海戰是少不了的。
這個時間點跟海上馬車夫鬥,雖然他是主場作戰,但也容易兩敗俱傷。
隻是,想要造成質量上乘的短重炮,光靠煉鋼廠還不夠。
因為鄭克臧發現,十八世紀的大炮鑄造工藝已經更新換代了。
明鄭大部分火炮還是傳統的泥模鑄造,用泥製成模具,經炭火烘烤,如果沒有完全烤幹,內部還有水分,在鑄造時就容易在炮膛內外出現砂眼。
到了十八世紀,歐洲的鑄炮技術已經徹底甩開了東方世界。
當大清還在改造鑄模工藝的時候,英國工程師約翰·威爾金森發明了炮筒鏜孔機。
隨後幾十年裏,移動車床、全金屬車床等工業操作平台先後出現.
從此,英國人開始了新工藝的嚐試:先用延展性較好的鑄鐵整體鑄成一實心圓柱,用車床將其加工成炮管形狀,再用鑽床直接從實心鐵柱上鑽出炮管,繼續使用鏜床擴大口徑。
這極大地提高了大炮加工精度,炮膛內光潔平直,管壁較薄。
這些機械的應用提升了西洋火炮的加工精度,整體鑄造的火炮也避免了傳統工藝無法避免的砂眼等問題。
同時,得益於加工精度的提高,炮彈和炮膛接合更緊密,提高了火炮的射程。
著名的瓦特式蒸汽機出現在1765年,其氣缸要保證蒸汽泄漏維持在一個低水平,同時要和活塞緊密配合,實際上也是采用這種工藝加工而成的。
為了短重炮,鄭克臧花了30點數,跟係統兌換威爾金森發明的水力臥式鏜床實體設備。
轉眼間,他的輝煌點數就剩下770點了。
用的太快,他感覺過陣子,必須啟動威尼斯軍械庫的任務了,否則坐吃山空,要用到點數的地方太多了。
不愧是點數風雲4,以前玩的時候,就覺得這遊戲太依賴點數,沒想到穿越了還要被折磨。
......
今天風和日麗,煉鋼廠的總管蘇老成如往常一般,帶著小學徒,對倉庫進行巡邏。
沒成想,倉庫門口出現了一個偉岸的身影。
那不正是煉鋼廠偉大的技術導師鄭克臧!
“殿下,早上好!”蘇老成看到來人,連忙恭敬地彎腰問好。
“早,老蘇,聽說你晉升五級技工了。”鄭克臧回夷州島後,也有關注煉鋼廠的動態。
蘇老成成為東寧製造局第一個五級技工的新聞,早就登上了《東寧日報》。
這篇新聞還是鄭克臧的大舅子陳夢球親自操刀的,立意很好,呼籲廣大工匠學習老蘇的工匠精神,身世淒涼的中年男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讀書寫字,一舉考上五級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