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庚寅之劫碑的樹立,讓廣州人和廣東一省向朱克臧帶領的新大明徹底歸心了。
人們感佩於朱克臧的風範和氣度,更對他的格局和心胸感到折服。
這都讓朱克臧下一步在廣東招攬人才和舉辦科舉變得更加容易!
當然,即便是朱克臧亮出真儒複興和強大的武力,也有不少讀書人覺得大清已經問鼎天下,朱克臧的新大明隻是秋後螞蚱在蹦,蹦不了幾天。
這部分讀書人都在觀望著。
就在朱克臧順風順水準備攻打潮州府的時候,還是遇到了一件讓他有些憤怒的事情。
“新會縣拒絕投降?”朱克臧拿過汪顯武的戰報,露出奇怪的神情,大明武德如此充沛,又仁義無雙,怎麼會有不識趣的!
他隱隱約約記得新會有什麼故事,於是他趕緊詢問什麼事情都知道一點的嶽父陳永華。
陳永華平素給人很和氣的樣子,笑容都很溫和,隻是提起新會縣的時候,臉上卻陰雲密布。
陳永華冷哼一聲,說道:“好一個新會縣,我當年看文,聽人說‘新會在北,崖山向南’,今日一見果然是名不虛傳。”
“嶽父,這是怎麼回事!”朱克臧也好奇起來了,他很少見到陳永華如此神情,顯然是有點破防了。
原來,永曆八年,大明晉王李定國再次攻入廣東,執行攸關南明命運的戰略計劃。
當時晉王李定國的打算是,攻入財賦十倍於廣西的廣東,從而實現雲貴桂粵閩打成一片,一旦成功,南明將不再孤軍奮戰!
他為此多次聯係在金廈的國姓爺,希望能夠與國姓爺實現在廣東的大會師。
當時晉王李定國的兵力有四到五萬左右,而清軍在廣東力量薄弱,尚家和耿家的兵力主要集中在廣州。
李定國也充分吸取了之前肇慶戰役的教訓,戰爭的開始階段連戰連捷。
隻不過這場戰役最終成為了這位南明第一戰神揮之不去的夢魔。
李定國對新會圍城十個月,始終對這座城沒有任何辦法。
傳聞都說,清軍是利用了李定國的心軟,使出了各種無賴把戲。
在李定國的三次大型圍城攻堅戰中,駐守新會的清軍屢屢將百姓驅逐出來當炮灰,李定國不忍心,於是一次次放棄進攻。
具體是這樣的:當明軍通過挖掘地道抵達城牆根下炸開城牆,正要組織大炮猛轟缺口的時候,新會清軍就驅逐百姓有序地出來搬石塊,一一堵回缺口。
當明軍用葵樹幹紮成“捆青”堆砌成台階要爬上城牆時,新會清軍就讓百姓從城牆裏挖缺口爬出來,將“捆青”一一搬進城內。
李定國沒轍了,隻好借優勢的兵力實施了長期圍困,要將新會清軍困死餓死。
而新會清軍也早製定了不惜一切代價保住城池的方案,並且還針對李定國不忍傷害百姓的“善良弱點”采用了各種不擇手段的守衛方式。
在對內的宣傳方麵,新會清軍大肆宣揚失守的可怕後果:一旦失守,清廷必將派兵反攻,重新奪下城池之日必會有滅絕性的屠城,因為揚州事件才發生過不久,老百姓也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