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我康熙還是蒙古大汗(二合一大章)(1 / 3)

康熙說得沒錯,現在大清的生命線就是蒙古,隻要蒙古還在手裏,大清就死不掉。

估計康熙這個大清皇帝,多半要退化成康熙大汗了。

還真別說,康熙是有蒙古大汗封號的:恩赫阿木古朗汗。

這是蒙古人對他的稱呼。

“索額圖何在?”

作為大清議政大臣,朝堂少有的老人,像納蘭明珠、李光地、兩個於成龍,死的死,投降的投降,索額圖幾乎是碩果僅存,自然需要背負更多責任。

索額圖一張老臉麵色凝重下,哆哆嗦嗦著起身,衝康熙行了一個揖拜之禮,“皇上,有何吩咐?”

康熙苦笑道:“多倫諾爾這邊畢竟不是久居之地,你覺得哪裏是我大清立足建都、休養生息的寶地?”

“皇上,老臣認為上策是遷寧夏府,中策是遷尹犁,下策是遷往瑗琿。”

老成謀國的索額圖馬上就拿出了最符合大清利益的三個方案。

上策從地圖看,在大清現有領土的中間,中策在西邊,下策在黑龍江。

他說的寧夏府就是後世的銀川,西夏的故都。

明朝的慶藩也封在那裏,所以寧夏府城內有現成的王府可以使用,完全不失大清的體麵。

寧夏府的農業比較發達,擁有寧夏、靈州兩大灌區,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質良好,富含泥沙,有肥田沃地之功。境內溝渠成網,湖泊濕地眾多。

民間傳說中又稱“鳳凰城”,古稱“興慶府”、“寧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

所以寧夏府的土地足以養活現在大清的軍隊和人口。

而且,寧夏府還靠近河套草原,附近有阿拉善額魯特旗、鄂爾多斯左翼中旗、正藍旗察哈爾等蒙古各部,這可是大清直屬的漠南蒙古領土,康熙自認為他們比喀爾喀蒙古、準噶古蒙古忠心多了!

所以定都寧夏府也有利於大清朝廷控製一部分蒙古各部。

另外,寧夏府距離雪域高原比較近,那些大喇嘛和大清關係都不錯,可以爭取建立抗明統一戰線!

當然缺點也是有的,一是寧夏府離關外祖地太遠,也不方便控製西伯利亞,好在羅刹鬼子已經被打疼了,暫時不敢過來,不然大清就等死了!

缺點二是寧夏府的大清也比較容易向一個和西夏差不多的地方割據政權演變。

康熙皇帝點了點頭,笑道:“索愛卿的想法和朕差不多啊,寧夏府的確是大清朝廷的好去處。不過在朕的設想當中,未來的大清朝廷應該有兩個首都,西京寧夏府和陪都瑗琿。”

“朕當然得坐鎮寧夏府了,至於璦琿那邊就由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管理。”

康熙特別提到關外的璦琿,其實有兩個原因,一是關外那邊還有許多八旗人口,附近還有東道蒙古的四個盟,這都是大清不能放棄的力量,就算以後保不住關外的地盤,也要把他們人口給拐走。

第二個原因則是為了安撫手下那些想要東遷璦琿城的臣子和奴才,在不少老滿洲看來,中原丟了就回老家似乎是天經地義的,至於在關外能不能立足,他們根本不曾考慮。

康熙雖然被朱克臧打擊的體無完膚,但他依舊是個明君,所以他是深知失去中原的大清是根本不可能在老家立足的。

大清的出路......隻有向北、向西!

進入蒙古人的“世界”,先是質疑蒙古人,後是相信蒙古人,最後是成為蒙古人!

“皇上聖明!”

索額圖當然是支持康熙的。

底下的王公大臣們當然也不敢反對,全都齊聲大呼聖明。

解決了大清出路的問題,康熙心情大好,於是他又想起一個小問題了,就是那個“假康熙”,老讓中原那邊的人誤認為自己投降了,大清亡國了,總也不是個事兒啊!

他康熙是要臉的,得想辦法澄清一下,得讓天下人知道大明抓到的康熙是假的!

想到這裏,康熙就露出了悲傷的表情:“恭親王乃是代朕受過,雖然他是心甘情願為大清赴死,但朕還是要想辦法救一救他的,諸位有什麼好辦法嗎?”

“皇上,奴才願意出使大明贖回王爺。”

刑部漢尚書徐乾學拄著拐棍,一瘸一拐的出了班次,就要給康熙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