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當大明的狗?狂喜!
夾雜著無數絕望的呼喊、求饒以及哭嚎,這些被斬首的人群,都是準噶爾汗國裏地位最高,占著最好的牧場,統治著最富庶的城鎮的人。
其他準噶爾人不僅沒有兔死狐悲的感覺,甚至還有一絲幸災樂禍。
準噶爾人大部分是信佛的。
除了準噶爾貴族,那些信天方教的也死了不少。
準噶爾上下不是鐵桶一片,汪顯武這招是老套路,弄死一批,拉攏一批。
接著西域都護府的官員宣布,準噶爾汗國正式並入大明,汗國原有城鎮以及所有礦產、河流和草場收歸國有!
被斬首的大部族的草場,有一部分劃給了效忠於大明的其他準噶爾部族所有。
大明進軍的路上,也有不少主動投誠的部族,這些隻要不是信仰天方教的,大明照單全收。
被消滅的部族遺留下的女人由大都護府統一看護,日後由到此墾殖的移民“照顧”。
接著的處置讓幸存者們欣喜若狂,不少人喜極而泣。
都護府宣布:之前被殺部族遺下的老弱,除開年輕女子,剩下的都分派給其他部族,這意味著什麼?
他們似乎有機會活下來了呢!
但西域都護府官員接下來的話,卻讓所有俘虜沉默。
都護府要求:每一個部族都必須“推選”出十分之一的人,由這十分之一的人擔起部族對抗大明的罪行,用他們的生命保全整個部族。
同時,這十分之一的人的財產大頭歸大明國有,一部分可分給剩下的牧民。
汪顯武這招表麵看是又陰又損!
可咱這是大草原啊!
這樣的處置對蒙古人來說已是非常仁慈了,部族之間的爭鬥和廝殺,何止殺十分之一壯丁!
汪大善人在大草原真是善人啊。
當年成吉思汗的滅族標準:高於車輪者殺,滅族本就是蒙古人的慣例。
這道命令就如鋼鐵磨盤,將維係著準噶爾部族內部的傳統碾得粉碎。
那麼這十分之一的犧牲者該怎麼選呢?
大明搞的是民主票選!
幾乎無一例外,每個部族的首領以及擁有最多牛羊的富人就成了被投票投出去的“犧牲者”!
麵對人數遠遠多於他們的貧苦牧民,這些人生平第一次痛恨自己的財富和地位。
他們心裏更痛恨的是:當初孫家帶人去打大明的時候,他們就該把牛羊帶上,跑路去哈薩克投奔策妄郡王。
還是沒舍得這邊的草場。
而想到財產和妻兒也要被他們視為貧賤的牧民占有。
“犧牲者”也沒一人體現出樂於自我犧牲,保全整個部族的高尚情操。
他們憤怒地痛罵那些貧民,貧與富矛盾直接爆發!
“你們這群欠收拾的家夥,憑什麼我們去死!”
“你們放心地去吧,你們的妻兒,我們來照顧便是了!”
“等著吧,你們也不得好死!”
矛盾爆發地快,消散地也快。
隨著兩三千顆腦袋再次落地,一切又恢複了平靜。
準噶爾的幸存者們一個個都麵無人色,長籲短歎,他們良心上其實也過不去,沒辦法!
但當西域都護府頒布了後續的處置措施後,巨大的幸福感狂湧而入,瞬間將這些缺口填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