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要不要研發蒸汽卡車?
張誌棟家境貧寒,自幼與其兄張誌禧結伴同窗、刻苦讀書。
順治十五年(1658),張誌禧考中進士。
張誌棟於康熙十年(1672)舉鄉薦,次年中進士。
張誌棟處世不隨波逐流,他生性剛直,敢於直言進諫,治理地方能力不差,也不貪贓枉法,算得上是清官。
因而新大明席卷天下後,他被留用並一步步做到江西巡撫之位。
但他有一個缺點就是食古不化,無法接受新事物。
就像今天,他寧願用鐮刀,也不體驗蒸汽收割機。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蒸汽收割機,那天下不需要那麼多農民,農民又要去哪?”
張誌棟不是不懂收割機的好,也不是不體諒百姓,他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因而他痛斥叫他去認錯的南昌府文官。
南昌府文官也被問倒了,這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農民和工人被機器取代,這是一個趨勢,卻帶有陣痛。
張誌棟也不是不體恤百姓,他是用自己的方式體恤百姓。
有時候,觀點不同,不一定有一方一定是錯的。
他舉著鐮刀,用力地割稻穀,可是總覺得割不動!
似乎自己的鐮刀生鏽了一般,鐮刀也跟他作對,他氣憤地用力,整個人一下子又坐到了田地裏麵,頓時一屁股的泥土。
本想起來擦一擦,可是年老力衰,一下子又起不來。
張誌棟幹脆就躺在稻田裏麵,擺爛五分鍾!
他再看看自己身上,長袖變的破破爛爛,長衫又不整,連長發和胡子都亂七八糟。
伸出雙手,上麵竟然已經氣泡了,輕輕的一按,頓時就痛的叫了起來。
有些狼狽。
“老夫真的錯了嗎?”
再看一看皇帝那邊,駕駛著蒸汽收割機,經過一上午的忙碌,五畝稻田眼看著就剩下最後一點點了,馬上就收工了!
已經有很多南昌府的臣子急匆匆的跑了過去,毫無疑問,顯然是要用收割機來收割稻穀了,這讓他們這幫老家夥用鐮刀收割稻穀,真心不是人幹的事情。
他們的認錯態度很端正,紛紛向大明首相陳永華表態:日後一定推廣蒸汽機器,絕不給大明的發展拖後腿!
“你們啊,真不讓人省心,去邊上等著吧,我看看陛下怎麼說!”
“唉!”
另一邊的張誌棟歎口氣,看了看自己的稻田,幹脆直接坐著不幹了。
在他的附近一塊稻田上麵,南昌府的官員此時此刻也是差不多,坐在上麵,人狼狽無比!
看著用蒸汽收割機的朱克臧和朝廷重臣等人,也是眼巴巴的等著,想要等著用收割機來收割稻穀。
“呼!”
“收完了。”
陳永華控製著收割機將最後一點稻穀收完,有一點點意猶未盡,感覺時間太短,還像再割幾畝。
另一邊的朱克臧卻望著蒸汽收割琢磨,大明應該繼續沉澱蒸汽機技術,還是進一步發明內燃機。
這樣可以讓汽車早日出現!
畢竟現在大明的公路係統已經越來越完善,汽車出現的條件已經成熟。
蒸汽汽車缺點又太多!
曆史上,1769年,法國人N.J.居紐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驅動三輪汽車。
1804的年,托威迪克又設計並製造了一輛蒸汽汽車,這輛汽車還拉著十噸重的貨物在鐵路上行駛了15.7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