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再次來到了新開挖的土牆前麵。
果然如吳則所說,土牆有很多裂隙,隱隱有水流滲出來。
一些鬆垮的泥土垮塌下來,散落在土牆角。
這些情況,確實是發生滑坡的一些特征,但不足以說明這裏就一定會發生滑坡。
他們在村口轉了一圈,然後跟村裏的老人了解了一下情況,順著小路走到了山村背後的山坡。
村裏老人養不少牛,平常上山吃草,在山上形成了很多小路,縱橫交錯,行動倒是方便。
就是路邊的荊棘,時不時就會把塑料雨衣刮破。
越是往高處走,樹木種類就逐漸從鬆木林、楓樹林轉變成了灌木林,到了山坡的最頂端,逐漸看到基岩出露,地表就都是雜草了。
這能說明一個事情,坡底土層厚,越往高處土層越薄。
胡涵育在楊勝利示意下,拿出羅盤,找了一處平整的岩層麵,測了一下產狀數據。
“傾向118度,傾角大概25度。”
“這裏的坡麵跟岩層走向幾乎是垂直的,不太可能發生滑坡。”
楊勝利一路上低頭查看著地麵的土層,“土層也沒有下沉的痕跡,看起來不像是會發生大的自然災害。實在擔心整個山坡的坡腳挖掉造成結構破壞,那就把那一堵土牆鏟成合理的坡度,做個錨固,或者砌一堵擋土牆。”
這些判斷,以及處理建議,胡涵育立即記錄了下來。
他們又順著小路往東邊的山坡走,那裏的情況差不多。
最後是來到了西邊的山坡。
走著走著,路邊就出現了大片的基岩。
基岩很平整,就像是一張乒乓球台斜鋪在坡上,
作為地質人,見了基岩,情不自禁就停下來看兩眼。
“這是基岩吧,還是從上麵滾下來的石頭?”楊勝利看了一眼,目光就移不開了。
胡涵育爬上去查看,發現石板跟地下的岩石連成一體,當即說:“是基岩。”
他隨手測了一下產狀,“傾向119度,傾角27度。”
在不同的地方測產狀,不同人測產狀,都會出現誤差。
不過大體上產狀是一致的。
“岩石產狀和土層產狀相似。”吳則立即就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他們現在所站的地方,背靠山坡,目光向前的方向,大概就是119度,這就是山坡和岩層的傾向。
也就是說它們麵向119度的方向。
傾角就是坡度了。
不過山坡的坡度,沒有那麼陡峭,大概是15度到25度之間。
“山坡和岩層幾乎是平行的。”
楊勝利說完這話,突然間就沉默了,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像是石化了一樣。
內行人,一聽這話,基本上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順層坡。
不管山坡底下,坡腳有沒有被挖掉;
山坡的應力平衡有沒有被人為破壞;
這種地質現象,都隱藏著巨大的順層滑坡風險!
在高速邊坡,或者一些人口密集的村莊,這種情況必須要處理的,要不然遲早滑坡。
之前在村口看,還真看的不真切,隻看到山腳土層很厚,山上植被茂密,就覺得不會有太大問題。
結果到了山上逛一圈,就發現問題了。
“順層滑坡!”吳則喃喃道。
“什麼叫順層滑坡?”
熊大勇隻知道地質找礦,沒有接觸過地質災害相關的東西,大光頭很是茫然。
吳則給他解釋道:“岩層平麵跟山坡幾乎平行,就像是傾斜的鏡麵一樣,不管是土層,還是植物根須,都沒有很好地抓地力。土層吸水,重量增大,很有可能就會造成土層整體下滑,造成重大滑坡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