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夜,當第三日的清晨,火車到站的時候,心焦的曉北第一個站了起來,八十年代的大興安嶺啊,太讓人興奮了,這可不是後世開發的時候,自然資源,自然風景,茂密的樹林,有多少沒被禍害的好東西,曉北的興奮讓老爺子有些好笑,難得看見小丫頭有這麼興奮的時候,笑嗬嗬的跟著拿著行李往車下走去。
出了站台,與接站的人彙合後,幾個人坐上了拖拉機,三個小時候,來到山腳下的小村莊,很小的一個村莊,屬於塔河縣,路上,聽辛爺爺說這個村裏住的隻有他們鄂溫克族人,辛爺爺的話讓曉北驚了一下,沒聽說辛爺爺家是少數民族啊,甚至還是一個自己沒聽過的民族,曉北有些好奇的問,為什麼村子裏全是鄂溫克族人,老爺子笑了,“我們鄂溫克族人一般居住在蒙古,但這個村裏的人主要是以狩獵為生的,雖然現在不在狩獵了,但老一輩都留下了,現在國家政策還算不錯,就雇傭這些人看護林子了,村裏沒多少人,滿打滿算才18戶,一百多人,都是祖輩就開始生活在這裏的人,沒人舍得搬,就留下了,爺爺之所以走,也是因為兒子全在那邊,在我們鄂溫克族中,父母要跟兒子走的。”
辛爺爺的話裏帶著一種曉北能夠理解的留戀,生活了一輩子的老地界,哪能舍得離開,曉北沒說話,隻是輕輕的拉起了辛爺爺的手,“嗬嗬,沒事,丫頭,爺爺習慣了,爺爺一個行腳醫生,走到哪裏都一樣,隻要孩子好就行。”
曉北能明白那種隻要自家孩子好,自己怎麼樣都無所謂的心裏,做父母的一切為了孩子,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
拖拉機行駛一個半小時後,已經能看見綠色的大山頂,又過了半個小時,大山已經能夠看見全貌似的,曉東曉北清明不在說話,隻是呆呆的看著仿佛就在眼前的大山。巍巍興安嶺,積翠大森林,這句話完全可以概括大興安嶺的全貌,出現在人們眼前的大山,美麗,自然,沒有人工雕琢的美麗,鬱鬱蔥蔥的茂密樹林,在陽光的閃爍下,遠遠的看去好像一塊大大的翡翠,綠的耀眼,越來越近,空氣越來越好,曉北不知道大興安嶺的麵積有多大,但在自己眼裏,大的驚人,當走進村莊的時候,曉北發現整個小村離山竟然都不到200米,有的人家甚至背靠大樹修建的房子,而整個村莊的房子不是土房,而是類似蒙古包的建築,但並不是布的,而是下麵是石頭,上麵是圓形帶錐的白色房頂,每家每戶全是一個又一個圓,看著讓人覺得很有意思,曉北一直以為離開了蒙古安家在此的鄂溫克族人,已經跟大家沒什麼一樣,走進村子才發現完全不是,無論是服飾還是語言完全不一樣。
曉北有些好奇的問著身邊的辛爺爺,老爺子笑嗬嗬的說著,“小丫頭,你慢慢看吧,這裏才是真正有著鄂溫克族文化的地方,因為這裏的人是最早的鄂溫克族人,一切完全按照族裏的規矩來,咱們要在這裏呆上一個月,你會發現很多不同。”辛爺爺的神秘徹底勾起了曉北的好奇心,可遠處傳來的大喊聲打斷了曉北的好奇,隻好暫時放下,看著一個穿著藍色長褂的老者跑了過來,嘴裏嘰裏咕嚕的說著什麼,伴隨著哈哈的大笑聲,曉北發現辛爺爺也哈哈的大笑的衝了過去,抱在一起的兩個老人,嘴裏快速的說著曉北不懂得話。
幾個人站在後麵看著興奮的辛爺爺,直到辛爺爺回頭擺手招呼著幾個人,曉東曉北清明才樂嗬嗬的走過去。幾個笑嗬嗬走過去的孩子,讓老爺子轉頭看向自己的朋友,比劃了一下,介紹著,“老夥計這些是我孩子,怎麼樣,好好招待吧。”
一陣爽朗的大笑聲響起,洪亮帶著口音的話語響起,“老家夥,我會用大塊的袍子肉招待這些來到這裏的小客人。”
話音剛落,兩個老人互相拍著對方,又是一陣笑聲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