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貝葉經2(1 / 2)

“《大梵經》?”金誠不解,“這名字聽著陌生,是講什麼的?”

“古印度把萬物本源稱為梵,就相當於道家崇拜的道”,我解釋,“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梵天,是創造之神,智慧之神,在印度他是一個號稱有求必應的主神。在佛教誕生之後,很多經典也把他引入了,稱為大梵天。”

金誠點點頭,“原來如此,是佛門的呀。”

我淡淡一笑,“嚴格的說,大梵天不能算佛門的,這個很複雜。現在很多學佛的人覺得,隻要是佛經中出現的那些外道神王,都是佛弟子。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和意淫,佛陀在傳道過程中沒少和其它修行流派的宗師級人物交流辯論,我想這也是一種暗喻吧。這大梵天您可能沒聽說過,但是您應該知道泰國有名的四麵佛吧?”

“嗯,去泰國旅遊的時候看到過,拜的人太多了,香火鼎盛啊。”

“那四麵佛就是大梵天”,我說,“而原本佛教裏,似乎並沒有四麵佛這一尊佛。”

金誠仿佛明白了些,“這麼說,這《大梵經》就是講大梵天的了?”

我看看他,“傳說佛陀涅槃之夜,曾與大梵天有過一場辯論,辯論的經過後來被集結,就是《大梵經》。這部經書流傳不廣,知道的人並不多太多。在這部經中,佛陀對大梵天說,自己不會幹涉人間的喜怒哀樂,他隻是在教人們解脫成佛的方法而已。可能也是因為這個,所以這部經書在世間很難流傳廣泛了。”

金誠不解,“為什麼呀?”

“您想啊,佛這句話的深意是什麼?”我一笑,“他等於明白的告訴了大家,自己不會幹涉人間的喜怒哀樂,自然也不能保佑人間的吉凶禍福,這樣的話,那些指佛穿衣賴佛吃飯的人們如何還敢傳播此經?況且當年佛陀傳授《妙法蓮華經》時說的很明白,所有佛法都是為了度化眾生而行的方便法,佛陀傳道四十年,實際沒有說一個法。據說當時很多佛弟子都不敢聽,都走了。如今世人雖然遵從《妙法蓮華經》,可真有勇氣麵對其中真意的,又有多少呢?”

金誠眼神異樣的看著我,“小七爺,有句話我不知道當講不當講。您既是道家傳人,為什麼對佛家的東西還那麼有研究?難道這樣不會影響您對道祖的信仰麼?”

我一愣,感情他是不愛聽了,也罷,看來是我說多了。世間很多像他這樣的修行人,他們隻能一心思信仰自己的法門,對其他的法門和修行方式難以認同甚至是強烈的排斥。看他現在的神情,如果不是對我佩服在先,就剛才這一番言論沒等聽完他就該忍不住了。

“金老,道門佛門,同是修行人”,我淡淡一笑,“如果咱麼這點心胸都沒有,隻是一味的閉上眼睛在自己的小圈子裏滿足,那不是固步自封了麼?我覺得吧,真理不怕比較,也不怕考驗,佛道兩家本質上是殊途同歸。曆史上道家大師精通佛典,佛家大師通曉玄學的也大有人在。”

金誠臉色慢慢緩和下來,“也是,您說的有道理。不過吧……他們佛家的事和咱們關係不大,您剛才也說了,這大梵天也不是佛家的呀。咱們還是說說這《大梵經》吧。”

我看看他,“如果您要是想聽明白這《大梵經》的事,還就得忍著聽我說完。不過要是您實在不想聽,那我就不說了。”

“別!”金誠也察覺到了剛才的態度不對,“小七爺您繼續說,我願意聽,這個長見識。”

我喝了口茶,“這《大梵經》裏說的,比《妙法蓮花經》還狠,讓很多世俗的佛教徒都不能接受,所以在俗世的名氣不大,知道的人不多。可反過來,從術數的角度看,任何經書都有其不同的風水功用,這部《大梵經》也不例外。”

“這個……”金誠閉上眼睛,“您讓我消化一下,我得好好想想。”

我微微一笑,給徐靜回複了一句話,“多謝姐夫,功德無量。”

很快徐靜回複過來,“老同學客氣了,順便多一嘴,他說這些經文不同於現在的版本,應該是來自古印度,這可是很值錢的文物。”

我想了想,“好,明白了!”

金誠想了半天,最後自嘲的笑了笑,“我這才是自尋煩惱,得了,您還是繼續給我講吧,我聽著就行了。”

我看他一眼,“也是我說的太繞了,算了,那就直接點說吧。我琢磨著,你們祖師爺八成不是在半路上偶遇的那個宋朝官員,他們應該從一開始就是同行。”

“同行?”金誠一愣,“您說他們是同道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