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算你的是種世衡的人?”我問。
李鳴秋冷冷一笑,“還能有誰?”
“我知道了,你繼續吧”,我淡淡的說。
種世衡不懂得噬魂寶刀的威力,但是他明白,如果這刀不能回到宋朝,那對他對大宋都是一個諷刺,因為這是他殺死天都王的傳奇戰利品。於是他暗中派了一些軍中的精銳化裝成西夏人潛入了西夏,在李鳴秋出興慶府的時候,他們就一路尾隨。進入賀蘭山之後,他們發現李鳴秋的行蹤越來越恍惚不定,為了防止意外,於是他們發動了襲擊。
殺死李鳴秋後,伏擊的宋軍將她的人頭和噬魂寶刀帶回了清澗城。種世衡覺得李鳴秋是個忠於主人的烈女子,於是用香木為她雕了一個身體,將她秘密的葬到了天都山附近,讓她的靈魂可以陪伴她的主人。
然後沒過多久,種世衡再也無法淡定了,他的軍營裏不斷的發生各種怪事,不斷有兵將離奇死亡。後來一位清澗城裏的道士向他上書,說自己夜觀天象發現軍營中有煞氣衝天的怨靈作祟,他毛遂自薦可以為國驅邪。
種世衡於是將他招入了軍營,老道很快找到了放置噬魂寶刀的那個大帳,說怨靈就在這裏。然而當他看到噬魂寶刀的時候,頓時驚的麵無血色,轉身就跑。士兵們抓住了他,種世衡問他為什麼要跑。老道說這寶刀上的怨靈已經成魔,不是一般人能對付了。為今之計,最好派一勇武大將親自將此刀送往東京,請欽天監建塔設陣才好。
種世衡問,可否將此刀送回西夏?老道說不可,因為刀上的怨靈對大宋仇恨至極,如果送還西夏,那刀上的怨靈必將轉世投胎,率領西夏大軍功宋複仇。種世衡權衡再三,隻好聽從了老道的建議,派大將將噬魂寶刀送去了大宋的國都——東京。
李鳴秋雖然被宋軍殺死了,但她多年祭祀賀蘭神姬,因此賀蘭神姬賜予了她三次神識附藏的能力。這種能力類似奪舍,但又很不相同,就是可以讓她的神識藏到某個生人的神識深處控製這個人,但神識本身並不投胎。
第一次藏識,她選中了一個姓梁的漢人女子,這個人是沒藏訛龐的兒媳婦。李鳴秋利用她勾引了西夏的第二代皇帝,沒藏訛龐的外甥李諒祚。皇帝對她一見傾心,再加上對自己的舅舅專權極度不滿,於是密謀策劃,突然發難,將沒藏訛龐滿門抄斬。這個梁氏女子則順理成章的成了李諒祚的皇後。
後來這個梁皇後成了西夏的太後,她精於權謀,為了權力曾將自己的親兒子軟禁。在她掌權的十三年間,她對大宋發動了五十多次進攻,曾經親自率領西夏三十萬大軍進攻宋朝。前麵說的麻魁精兵,就是她所創,但奇怪的是,李鳴秋對此卻好像一無所知,或許她那時候隻能暗中左右梁太後,因此一些記憶比較模糊吧。
梁太後死後,李鳴秋又將神識藏到了她的侄女小梁太後的心神裏。她先是幫助小梁太後掌握了西夏的國政大權,然後繼續對宋朝發動瘋狂進攻。曆史上記載,小梁太後也曾親率三十萬大軍進攻宋朝,但打了敗仗。但她不但不就此罷休,反而加強了對宋朝的攻勢。她多次約遼國一起出兵攻宋,遼國皇帝沒有答應,最後還派人毒死了她,從此西夏國政才又回到皇族的手中。
聽到這裏我才明白,西夏的兩位梁太後都是漢人,但對宋朝的威脅之大甚至遠遠超過了元昊時代。她們為什麼對宋朝有那麼強烈的仇恨是困擾了史學家數百年的疑團。也許他們還得疑惑下去,但我今天卻聽到了最權威的答案,原來這一切都是李鳴秋所為。而李鳴秋對宋朝這種不共戴天的恨,則是緣起於探馬川外的那次伏殺。
“天意弄人……種世衡一代名將,老成謀國,如果他知道當年伏殺你的代價是夏宋兩國近百萬生靈的性命,不知又該做何感想”,我感歎。
“哼,卑鄙的宋人,這是他們理應得到的教訓!”李鳴秋冷冷的說。
“不管怎麼說,這些已經過去了八百多年,你的怒氣也該消了”,我頓了頓,“後來呢?”
“你還要聽?”她盯著我,“睿兒可是要撐不住了。”
我變換手訣,在她身邊布置了一個簡易的聚靈陣,這樣一來她就可以暫時不用睿兒的精氣了。
“看來你很想知道”,她看看聚靈陣,“好,那我就都告訴你!”
多年之後,北方的女真人興起了。他們聯合宋朝和西夏,滅掉了龐大的遼國。僅僅幾年的功夫,完顏阿古打站在遼國皇宮裏豪情萬丈的對自己的將軍們說,“遼的意思是镔鐵,象征他們像镔鐵一樣堅硬。但镔鐵也會生鏽,隻有金不會腐敗,我們的國家就稱作大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