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往事如煙(1 / 3)

說起來,高強帶兵也不是頭一回了,當初在杭州攻打朱緬的都監府,就動用了近千兵馬;後來到了青州,沒事就練兵玩,還拉著附近幾個州的兵馬都監搞聯合軍事演習,最多時調動兵馬多達兩萬有餘。

仗著自己老爹的勢力,這些事務又多半屬於各州兵馬都監和屯駐將領的分內事,因此高強搞的這些都沒遇到什麼阻礙。但這並不是說他就有權力對這些兵馬隨意指手畫腳了,除了本州青州城的兵馬之外,他根本不能指揮別部,縱然是當時屯駐於青州的呼延灼,如果不是受了他老爹太尉高俅的囑托,也大可對這位知府大人隨意敷衍。

不過這次受命剿匪,高強的頭頂上加了一個銜頭:大名府及京東兩路盜賊招討使,這就與往日不同了。這個銜頭是什麼意思呢?可不是隨意亂封的,前麵就說的是他職權範圍,大名府路與京東東路、京東西路這兩路,所有盜賊都在他管轄範圍內,對於這三路的所有兵馬都擁有調遣權;而所謂的招討使,則包含了招安和討伐兩種意思,基本上就等於任便行事了,但這裏的權力還是有界限的,因為他並沒有赦免盜賊以及為盜賊封官的權力,因此實際上如果是要對哪一部盜賊進行招安,還是要請示朝廷中樞——除非哪一夥盜賊情願無條件放下武器投降,任憑他高招討處罰。

話說,類似宋江等人接到高強的一紙書函,就率領大軍走出梁山俯首稱臣,這種美夢高強也不是沒有做過。不過想歸想,他也知道這念頭不具備操作性,梁山上知道宋江和自己關係的不過幾人,就連擔負著監視和掣肘宋江任務的楊林和公孫勝等人,乃至後來在石秀的授意下上了梁山的大名府原押牢節級楊雄,卻也隻當宋江是個綠林中的豪傑而已。

如果宋江當真就此投降,不啻將他高強和宋江的關係大白於天下,那時節才真叫糟糕了——坐擁數萬大軍,又有八百裏水泊之險,腦子想想也沒有無條件投降的道理,宋江的手下又頗多山野豪傑,豈能甘心?

於是乎,高強也隻有一麵在大名府建立起自己的帥帳,按部就班地整軍備戰,積聚糧草軍器,一麵思謀著如何與宋江演好這場戲,還得想個辦法將這黑三給喀嚓了以絕後患……“直娘賊,難度未免有些高了!”高強不由得心中焦躁。

其實,難度高也有難度高的好處,局麵如此複雜,蔡京那邊對這一塊可基本上沒有什麼經營,自己都覺得有難度,蔡京就更不好駕馭局麵了。況且如今自己手握招討大權,蔡京要想有什麼動作也隻能偷偷進行,還得問過早已在江湖上撒下天羅地網的石秀一眾,說起來還是自己占了更大的贏麵。

他坐在帥位上,支著下巴這麼出神,下麵的幾位將領可有些不知所措了。話說下站將領幾員,並無一員庸將。頭一位便是高強的心腹大將,曆史上中興南宋,號稱忠勇第一的韓世忠,目下擔任大名府路河北第三將,麾下將兵六千人,內中有騎兵五百;

第二員,自稱(注意!)漢末三分義勇武安王關聖帝君後人,人送外號大刀關勝,曆史上據守濟南抵抗金兵甚力,卻被賣國漢奸劉豫斬殺,目下是大名府路河北第六將,麾下將兵八千之眾,騎兵一千人;

第三員,天王李成,曆史上為大宋雄州守將,抵抗金兵失敗後投降,成為劉豫偽齊政權第一悍將,目下與韓世忠、關勝二人並列大名府兵馬三大將,麾下將兵也有八千之眾,並無水軍;

第四員,急先鋒索超,大名府留守司兵馬統製官,職責駐守飛虎峪隘口,麾下將兵三千。這三千兵年初與梁山軍對戰時損折千餘,後來便又補齊,隻是多從廂軍中抽調充數,索超又是個隻會衝鋒,不大會練兵的,因此現在這三千軍的戰力堪憂——話說當初對上梁山軍也還是敗下陣來,似乎原本戰力就不怎麼叫人放心的下。

餘外尚有青州的霹靂火秦明,齊州百勝將韓滔,兗州天目將彭汜,各帶本部兵馬前來助戰。堂下另有大名府留守司將佐十餘員,乍看去個個頂盔束甲全裝慣帶,挺胸凸肚架勢十足——也難怪他們這麼賣力表現,原本聽說本任留守司乃是當朝太尉的衙內,眾將校早已有心在衙內麵前露個臉,軍中前程自然大好。不料新任留守司忙的腳跟不沾地,年初接任以來竟極少關心大名府的軍務,大半時間都在京城搞什麼博覽會,大名府除了多了一個韓世忠作將領,其餘根本沒有什麼變化,眾將校大為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