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不請自來的人(1 / 3)

官兵麵聖,自然須得犒賞,軍卒使臣賞酒肉錦緞,都頭以上,諸統製官、統領官都在寶津樓賜禦宴。不過這禦宴也有上下之分,統製官和統領官得以在樓上,與皇帝同席,正將和準備將、都頭則在樓下享用禦宴。

樓下的不說,上樓將佐十餘人,內中有兩個形象特殊,其一便是武鬆,一身大紅僧袍,青布直裰,頭陀打扮,奇在一頭長發中間近半都是銀白色;另一個便是公孫勝,道冠鶴氅,背後畫著八卦圖形,手裏拿著拂塵。

趙佶生平好道術,不免對公孫勝多看了幾眼,過了片刻,宣下口諭來,命公孫勝近前說話。公孫勝起身到了禦座前,口宣道號,說了出身道觀,趙佶聽說乃是九宮山羅真人座下弟子,大起興趣,左問右問,好一陣子方歎道:“朕居於宮中,竟不知山澤之大,處處皆有神仙異人,如卿家這般方稱得上至道之人了。”因問公孫勝所學的道法。

公孫勝當初拜師羅真人,不過學些畫符念經,也無甚特殊之處。不過上了梁山之後,宋江也將天書分與他學,內中自然沒什麼真本事,然而公孫勝要打起“神兵”的旗號來,便一麵宣稱自己從書中學了五雷天心正法,六丁六甲神兵,一麵暗地裏和那混世魔王樊瑞合謀,弄了許多江湖上的障眼法,因此神兵一脈,在梁山也是數得上的字號。

此時當著大宋皇帝的麵,公孫勝不慌不忙,隻因高強知道趙佶崇道,早已吩咐公孫勝做好功課。此時這位清一真人便將生平所學賣弄出來,將自己生平所學吹噓了一番。他自不說什麼呼風喚雨撒豆成兵這類很容易就能戳穿的大話,雲山霧罩地侃起了修真的十二重境界,尤其是渡劫之難,又有多少天材地寶可以襄助雲雲。說實在的,道法雖然是我國古人的創製,幾千年下來不斷增益,不過要論這唬人的花頭,隻怕還及不上網絡時代幾年的YY小說積澱來的多,尤其是那些聽上去頭頭是道、偏偏又從來沒有人在道藏中見過的法寶神功,聽的趙佶如醉如癡,神思飛越時空無限,飄飄然有羽化登仙之慨。

高強眼見公孫勝牛皮吹的太大,生怕把趙佶忽悠的太HIGH了,萬一要他就用這一支六丁六甲神兵去征遼滅夏,那樂子可就大了。當即離席走到禦座前,向上道:“官家,此等道術未必無稽,卻須拋卻塵緣,非等閑可及。就使真個是天上星宿下凡,那也是命中劫難,須得重曆命劫,再塑功果,方能成仙。”

趙佶聽了,點頭歎息,卻向高強道:“不意高小愛卿年紀雖輕,也懂得道術,真乃異數也!”高強忙遜謝不已,公孫勝在一旁好容易忍住笑,心說趙官家可太不曉得這位衙內的本事了,貧道跟你說的這些,都是從他那裏學來的哩!

當下趙佶要給公孫勝再賜封號,公孫勝辭說招安之時,恩詔之中已經在他法號上加了通玄二字,若再要加賜,恐怕福薄難受。趙佶聽了更是喜歡,深許為有道之士,懂得謙抑之道,遂罷加封之意,贈了一身道袍,一柄古劍,一柄拂塵,封公孫勝為勾舉京城中太一宮使,留在京城以便隨時請教道法。

公孫勝出其不意,他本想梁山事了之後便任個閑差,奉養老母以終天年罷了,如今卻要以道法侍奉皇帝,常言道伴君如伴虎,這帝王師是這麼好當的?當下推辭了兩句,哪知趙佶心意甚誠,竟是推辭不得,也隻得應了,很是無奈地看了高強一眼。

高強回遞了一個眼色,那意思不用擔心,萬事有我,一麵心中卻在飛快盤算:趙佶平生崇道,徽宗朝在這方士上麵鬧出的大官司著實不少,他身邊倘若有一個我能控製的道人,自然不是什麼壞事,省得從這裏被人鑽了空子,至於公孫勝這個人其實很好駕馭,回頭好生安撫一下便是。

跟著又宣了武鬆近前,武二郎卻沒多少花花道道的,趙佶問了兩句不得要領,也就不當回事,依舊給些賞賜打發了。隻高強一旁看了卻有些揪心,分別短短個多月,武鬆這頭上的白發顯然多了不少,要是照著這個速度發展下去,大約用不了多久,武鬆就得變成白發頭陀了。

當夜宴罷,次日起許常勝軍官兵在京城遊玩三日,而後離京。這三日中自然都是高強安排行程,教這些外戍的兵將見識一下京城的繁華。三日既滿,皇帝給下詔書,各各封賞有加,算是正式發布了新軍上下將領的任命,眾兵將叩謝聖旨,原路離京而去,隊列中卻多了幾百人,乃是林衝、徐寧並一些新從軍的禁軍和班直衛士。

這些人回到獨龍崗大營之後,除了武鬆和魯智深率領五千兵轉道往延安府加入西軍序列之外,餘人依舊照著之前高強主持修訂的各種新軍法操練士卒,整齊隊伍不提,一應兵器甲仗糧草等物,自有樞密院支吾,按照地區分劃,這常勝軍是在樞密院河北房管下,此房現任承旨呂頤浩擅長饋糧輸餉,種種安排井井有條,也不必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