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恩寺佛門至寶——佛骨舍利的被盜依然被限定在了一個較小的範圍,當晚在寺中遊玩的賓客並不清楚大慈恩寺被盜的具體是什麼東西,就連負責搜身的一些衙役也不太清楚。
了解內情的人基本上都被告知事情不能外泄。後續的案件追查自然由京兆府接管,然而作為失竊一方的大慈恩寺同樣開始動用自己的力量調查事情的原委,長安城中其他的佛門寺院也開始過來協同調查,畢竟在法會臨近之前,佛門聖物被盜無疑是打了整個佛門的臉,要是說佛骨失竊隻是一個偶然的事件,或者說是一個盜賊一時興起而下的手,任誰都不會相信的。
事情懷疑的對象具體是誰,這是佛門和京兆府尹蕭炅需要考慮的事情,而昨夜被請去大慈恩寺前堂的李清在擺脫掉嫌疑之後,就陪同王芷薇回了王家,隨後跟著昆侖回家安歇不說。
在不需要大理寺幹預的情況下,作為大理寺少卿的李清沒有興趣去管大慈恩寺佛骨失竊的事情,因為還有另外一件事情等著他。
第二天早早起來,李清和昆侖騎馬出了長安城往城東的灞橋而去。
灞橋是一座木梁石橋,也是長安要衝,出入嶢、潼兩關,必過此橋,灞橋所在曆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這時候的灞橋設有驛站,兩岸載有楊柳,有專門的人負責管理維修。“灞橋風雪”是長安一景,同樣也是傷心離別之地,長安城人送別親友東去,一般會送到這裏才止,“灞橋折柳贈別”倒成了習俗,隻是可憐了這橋頭的楊柳。
這時候的唐朝詩人眾多,詩情勃發,無數的有關灞橋的詩句在李清的腦海中不斷浮現,不過李清今日過來不是送別,而是迎接。
三月中,李隆基夢中遇到“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也就是老子托夢,老子告訴他“天祚福綿,久必有亂,亂世之時,將有賢人出,欲佑唐興。”夢醒之後,夢中景象猶曆曆在目,李隆基百惑不解,然夢中之事說有亂世將至,李隆基心中還是很害怕的。
天明早朝,李隆基召集百官問詢昨夜夢中之事,李林甫、李適之等人不能言對,隻好出言說請道門德高望重之輩為聖上解惑。於是李隆基璽書召道門諸位宗師入宮,作為道門領袖的上清茅山宗宗師李含光也在召集之列。璽書一去一回,李含光於四月初方至,今天李清過來灞橋就是為了迎接上清茅山第十三代宗師,也是自己的師兄李含光的。
李清到得灞橋的時候,天氣尚早,然灞橋驛站那裏已經有專門等候的人了,這些是朝廷禮部專門負責過來迎接李含光的人。除此之外,李清還發現了長公主府的馬車,玉真公主派人過來迎接玄靜也是在情理之中,之前玉真公主就李含光入京一事跟李清說過的。
李清走上前去,長公主府前來迎接的管家忙過來見禮:
“郎君安好。”
李清點點頭,問道:
“禮部的人怎麼也過來了?不是說師兄這次來長安不用朝廷專門迎接的嗎?”
李含光過來長安的時候,因為不願大張旗鼓,卻是請了旨意不讓迎接,沒有想到今天還是有禮部的人在,李清看過去,這次禮部負責迎接的人是禮部侍郎,這人李清並不認識,不過能官拜禮部侍郎,想來也不是無名之輩。
李清沒有過去跟禮部的人交談,自己過來這裏算是私人的關係,而禮部的迎接則是公事了,不知道為什麼突然之間朝廷竟然會改變了注意。
“老奴不清楚,今天老奴過來的時候,禮部的人已經在這裏了。”
管家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