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發發牢騷的開始(2 / 2)

李清起身謝過,答應了下來。

隨後便是家常式的閑聊。玉真公主跟李清說些長安城中皇家的一些見聞,大約還是希望李清能盡快融入到這個圈子中間去,畢竟作為玉真公主的義子,以後少不了要與這些人打交道,多了解些總歸是好的。玉真公主所說到的這些人中,有些是李清知道的,當然都是前世就知道的,還有很多卻是根本之前就一無所知。玉真公主說的事情大都還是以介紹皇族或者是長安城中那些公侯為主,具體涉及到一些皇族隱秘的東西也是一帶而過,也許是並不希望李清知道,也許是根本就不想太過多說,之所以提點到,還是希望李清在以後碰到這些事情的時候有所準備的。

“三兄自武惠妃去世後,這些年倒是有些消沉,雖然對政事依舊親力親為,這幾年顯得力不從心了些。宮中除了梅妃照顧著,倒是沒有什麼得力的能服侍的人,以後有時間你也去宮中走走,算是在三兄麵前孝敬一番。聖上偶爾還是會想起你以前泡的茶,到時候記得給聖上沏上壺好茶出來。”

玉真公主笑著對李清說道。

其實玉真公主還有事情沒有說,這時候的李隆基已經算是寵幸過楊玉環了,不過大約是因為輿論的緣故,還沒有把楊玉環接入宮中。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楊玉環入宮的時間就應該在今年了,就是不知這時候是在宮中還是在哪個道觀做道士,李清心中暗道。

楊玉環跟李清倒是見過幾麵,不知道這時候若是再見,是否還能認的出來。關於楊玉環的事情李清沒有問,玉真公主也沒有說。隨後的話題依舊是玉真公主對自己的這位義子的諄諄教誨,李清也是一副受教的模樣,言談舉止完全是一個合格的晚輩了。

午間在玉真觀吃過飯,李清辭了玉真公主,出門的時候發現有數人已經在門口等候了。領頭的一人卻是李清認識的,昨夜正是這人去了李家。領頭那人上前見禮道:

“屬下張忍,見過郎君。”

“張校尉客氣了。以後還要仰仗張校尉及諸位。”

“郎君折煞張某了。屬下定不負長公主所托,盡力保護郎君安危。”

張忍說道。

“張校尉不用客氣,長公主讓你來保護我倒是有些屈才了。”

“屬下不敢。”

兩人說著話,出了輔興坊,沿安化門大街往南走去。除了張忍,隨行的還有四人,雖說都身著便服,看起來跟普通的隨從一樣,但是從步伐舉止之間依然可以看出這些人都是精通武藝的高手,這幾人應該也是長公主府的侍衛。玉真公主派五人過來保護李清倒是對李清很是愛護。

“昨天那些人屬下已經打探到消息,今晨京兆府的人已經把那些人的家屬拿來問話,逃走的兩人的下落很快就會知道的。”

張忍邊走邊說。

“倒是讓張校尉費心了。”

李清說道,其實對於崔光和楊二兩人的下落,應該並不難知道,這時候應該還在長安城中。從早上城門開啟之時,京兆府就暗中安排了武侯排查,那崔光和楊二兩人身上受了傷,這時候估計是躲在長安城中某處養傷,出城怕是還要另找時機。這兩天是找到兩人最好的時機,就要看京兆府的那些武侯們的本事如何了。

“崔光和楊氏兄弟兩人……”

張忍一路走一路跟李清介紹著此前刺殺的幾人。不曾想在這麼短的時間之中這張忍竟然對崔光和楊氏兄弟掌握如此多的信息,倒是讓李清有些佩服了。看來同樣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李清心中暗自留意到。

“張校尉的武藝是從何處?”

李清好奇的問道。

“小時候拜過師的,不過一身功夫還是家傳的武藝。”

張忍說道。他自然知道眼前的這位十五六歲的少年人的師承,自己小時候所拜的師父跟司馬承禎和李含光無法相較,於是也就沒有說出來。自己的武藝一來是自己天賦使然,另外卻是這些年勤練的緣故。

李清點點頭,沒有再問。隨後又想起什麼來,說道:

“當今聖上身邊應該有一個叫張戈的侍衛,不知道張校尉認不認識?”

“那是張某的一位堂兄,郎君認得他?”

張忍小聲說道。畢竟打探當今聖上身邊的侍衛還是有些忌諱的。

“哦,倒是不認識。不過張校尉昨天見到的我那位南大哥卻是與他幾年前見過幾麵。”

李清說道。

張忍想起來昨夜前去李家的時候見到的南霽雲,問道:

“屬下昨夜見到南兄的時候,發現南兄也是會武之人,不知道南兄武藝如何?”這倒算是學武人的一個癖好了,見到會武藝的人不免會升起比較的心思。

“有時間介紹你們認識?”

李清說著,與張忍眾人沿街南去。

三月的長安城,陽光照射下來,從遠處看,宏偉的建築林立,橫豎交錯的大街小巷人群熙熙攘攘,一派盛世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