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1 / 2)

承香殿內,寂靜一片。

李清站在那裏,侃侃而談,平和的聲音在承香殿中響起,李隆基好整以暇的斜坐在那裏看著李清和李林甫兩人,李林甫微皺了眉頭,聽著李清把剛才關於報紙的預防等措施緩緩地說出來。

待李清說完,李林甫沉默了片刻,整個殿中沒有人說話。

李林甫往李清那裏看了幾下,心中暗想,沒想到還是被李清先登一步。自從在府中想到報紙可能引發的影響,李林甫過來大明宮的路上就已經想著讓李隆基取締報紙了。

近幾年,李林甫權勢滔天,朝堂內外幾乎一手把控,李隆基對其又極為信任,可以說李林甫近乎一手遮天,甚至於很多彈劾李林甫的奏章走沒有辦法送至李隆基案前。這突然之間出現的報紙雖然表麵上看起來人畜無害,但是真要發展興盛起來,攜此利器無疑會對朝堂內外的輿論造成很大的影響。若是李隆基對報紙恰好關注的話,報紙就有可能被有心人當成抨擊自己的武器。

若真是到了那個時候,自己再想辦法把這報紙給取締掉,無疑會引起很大的轟動。再說,這《長安時報》背後還有李清在支持,以後再有其他報紙,背後未必沒有其他權貴的影子,也不是說想取締就能取締得了的。

“聖上,李少卿說的雖然是不錯的辦法,但是僅靠律法並不能杜絕報紙弊端的出現,若以後真要有人借報紙非議朝政、抨擊朝堂,臣認為當需製定重典,對妄議之人嚴懲不怠,以儆效尤。更何況,千年以降,從來沒有出現過報紙一物,尚不知能否帶來聖上所說的益處,臣以為當慎重考慮。”

李林甫躬身說道。

李清聽到李林甫的話,心中暗道,看來這李林甫對《長安時報》的研究下了很大功夫啊。李清並沒有接著李林甫的話往下說,而是打岔道:

“聖上,李相所慮,確實有理,不過這倒讓我想起另外的一件事情。”

李林甫扭過頭來,看向李清,李隆基示意李清接著說。

“微臣剛來長安的時候,在長公主的晚宴上欣賞到一曲歌舞。當時微臣當下山,對歌舞見識淺薄,但依然知道那歌舞曲調玄妙優美、宛若天籟,舞姿飄渺婆娑、尤勝飛仙。微臣頓時為此歌舞傾倒,當時暗想,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待後來,才發現遍布長安,幾乎每家每戶都知曉此曲,人人皆為能舞此舞而榮。微臣好奇之下,才知道這歌舞是近些年新出現的。”

李清恭敬地說道。

在旁的李隆基和高力士露出好奇之色,李林甫卻是暗中蹙了下眉頭,不知道這李清又能說出什麼話來。

李隆基笑著問道:

“不知道是什麼歌舞竟然能讓愛卿如此傾倒?”

“正是聖上禦製的《霓裳羽衣曲》。”

李清微笑著說道。

李隆基聽到李清的回答,愣了一下,接著哈哈大笑起來:

“哈哈哈哈,這孩子,竟然想著法子恭維起朕來了。”

對於自己親自製作的《霓裳》,李隆基自然有著太多的驕傲或者說自豪在裏麵,這《霓裳羽衣曲》確實算得上唐朝最具代表性的歌舞,這時候,除了宮中排練之外,早就傳遍整個長安,大唐其他藩鎮同樣有人專門習練此舞曲,影響之大、傳遍之廣無以複加。宮中的《霓裳》舞需要的人數眾多,隻適合大型的表演,因此有人專門改編成隻需要數人舞蹈的小型《霓裳》,同樣傳播很廣。

《霓裳羽衣曲》確實是李隆基的心愛之作,這時候見李清大加稱讚,自然歡喜,就連對李清的稱呼也變了,比之‘愛卿’要親切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