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指點財路(1 / 3)

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說:天下熙熙, 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一句之所以流傳千古,是因為他說是說出人性本質。不管怎麼遮掩, 無數的細節總能看到這話的痕跡。恩, 這比什麼資本論之類的早了那麼多年,說清楚了利益的關卡,怎麼就沒能引發什麼革命?真是奇了怪了。

且不說這個,我們回頭看看這茶館裏上杆子過來河邱澄明寒暄的, 怎麼看怎麼都不認識,可這不認識還能湊過來。。。還能有啥?必定是有所求唄。

“邱長官, 這玉米如今可是火的,都快遍及全國了, 聽說東麵,南麵,那些往年的產糧大省, 都可著勁的在搗鼓種子呢, 運出去的那些, 隻怕沒有一個人舍得我那個嘴裏塞的, 到了明年瞧著吧, 種植玉米的,怕是不下三萬畝, 到了後年一二十萬, 大後年, 這半個天下的土地都該都種上玉米了, 等著那時候,這每年能出多少糧食?有多少人吃飽穿暖?邱長官,你這功德,都快趕上神農了。。。”

前頭說的還像樣,中間這算術做的也不錯,可是這最後一句不對啊,差點沒把邱澄明給嚇死。和神農比?他能有這福分?他要敢認下這個奉承,全國的唾沫芯子都能淹死他。別一個不好,遇上什麼神農的鐵粉,直接把自己霍霍的混個毒死,這倒是真和神農肩並肩了。

“哪有你說的這麼誇張,米粒大的功勞都快吹成天一樣高了,在這麼誇下去,我哪裏還敢出門啊,對了,您是。。。”

“哎呦,您瞧我,這見到了您一個激動,都忘了自我介紹了。小可劉春和,長安人,平日走南闖北的,靠著馬隊混口飯吃。”

哦,那就是馬幫了,這年頭,能混馬幫的雖然下層多是苦哈哈,可這馬幫的東家卻絕對不簡單,沒點人脈關係,沒點狠辣的本事,怎麼也不敢竄門子似的,在別人的地盤上掙錢對吧。

看看這劉春和,他是真忘了介紹自己?不見得吧,這更像是試探的手段。邱澄明垂著眼簾,用喝茶的那麼一會兒功夫,重新換了個不遠不近的表情,隨後一臉疑惑的問道:

“我們。。。好像不認識吧。”

我這都不認識你,這急吼吼的,你想幹啥?雖說這疑問隱藏在問句後頭,可很顯然,大家都不傻,都聽出了邱澄明的意思,這茶館裏凡是他認識的,都下意識的停了下來,將注意力放到了這劉春和身上。好歹人邱澄明是他們自己人,是他們縣的官,是替他們謀利的好官,這會兒遇上外頭人,還是個莫名其妙湊上來的外人,他們怎麼可能袖手旁觀?就是再不濟,當個搖旗呐喊的也不能被落下不是,不然以後外頭的老少爺們怎麼看咱們。

“哎呦,各位,我真沒別的意思,邱長官,我這不是難得遇上您這樣點石成金的大人物激動的嗎,您可不知道,外頭這玉米如今都炒瘋了,南麵聽說價錢都到了1塊錢一斤種子的地步,你說,看見您這推廣的人,我能忍得住不過來結交結交?”

這人腦子倒是不慢,直接用這玉米的高價來轉移話題,又用難得看見自己,這個理由反過來以示清白。也是,自己的行程,應該沒人注意,到這茶館也是臨時起意,這麼說,這人還真是湊巧遇上了。恩,或許真的是自己太敏感了?

“這麼說。。。咱們這遇上也算是緣分?”

“可不就是緣分嘛,邱長官,看在這緣分的份上,我也就厚著臉皮了,我想請問您,除了玉米,就您看,咱們這兒還有什麼能有大出息?”

這劉春和是個有決斷的,也是個人際處理上十分利索的人,感覺自己這奉承什麼的,人邱澄明不怎麼在意,還引起了警覺,知道自己隻怕是不小心踩著什麼不妥當的雷區了,故而立馬就順著杆子,換了個方式說話,直接了當的讓周圍聽的人都想翻白眼,恩,當然了,跟著豎起耳朵那也是免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