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第二十八章 不帶善意(1 / 2)

第28章

拒絕了寧琇的陪同, 納木卓帶著一隊經過武藝訓練的小廝,輕裝簡行出了京師。

下江南的過程,並不十分順暢。因前期走的水路,還不覺得如何,待走出船艙看著遠處困居城門前的民眾與嫋嫋炊煙,納木卓才發現事有不對。

她與簡興寧約好在杭州城外見麵,杭城雖不如金陵繁盛, 卻也是一方州府, 極富庶的地方, 不論怎麼說,城外都不該是這幅景象。

江南的形勢, 並不如官員上書所說的那般雨暘時若, 民和年豐。

納木卓戴好帽子,整整衣衫,向著前來接她的簡興寧走去。在兩人簡單敘舊後,納木卓便將話題引向了城外的異象上。

她目光沉沉, 眼中藏著無數思緒:“此處到城門外並無民舍,怎會有如此多的百姓聚集於此?”

“幹旱日久,從去歲秋天就沒什麼雨水,冬日亦無雪落。江南再是魚米之鄉, 這莊稼沒水, 自然長不出什麼東西。這些具是下麵受了旱災沒吃沒喝的可憐人, 聽說杭州放米, 就聚來此處。”簡興寧輕歎口氣, 抬手給納木卓搭著上車,“我知公子不喜坐車,不過今日還是暫且忍忍吧。”

因官府放糧施粥施藥,又有城中富戶慷慨解囊,杭州知府雖不許災民進城,城外災民也沒什麼暴亂的跡象,大多老老實實在外麵隨地住下,日日去領那米糧薄粥。

隻是難免有更加困難想多找口吃的的,或是頭腦靈光想著法子掙出條命來的,看著往來車隊多會靠前毛遂自薦,鬻兒賣女者更是數不勝數。

這些他們平日裏見慣了的事,決不能讓家中小姐看見。

納木卓一眼就看穿了簡興寧的心思,她也沒仗著身份非要普濟天下,隻吩咐小廝將船上多剩的點心果子草藥米糧,並夾棉的衣裳,全部分發給城外災民。

在車簾放下的一瞬間,納木卓清晰的聽到,簡興寧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厚實的簾子擋得住車外的景象,卻擋不住得到食藥衣物的災民們跪地磕頭高聲致謝的聲音。坐在車內的納木卓心中沉沉的,已開始構思起待去了杭州別院安頓下來後,要怎生書寫一封家書,好告訴傅恒讓他提醒江南災情日益嚴重,賑災之事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如果納木卓前世做的不是編撰清朝野史的工作,而是專門研究清史,就能立時想到,三月的這場江南大災,確實沒有她此時看到的這般簡單,將會影響之後整整一年的國事。

乾隆四年三月,旱魃蒞江淮。

·····

知曉江南民心動蕩局勢不穩,納木卓在簡單的與杭州城內主管各大商鋪的管事們吃了頓酒後,就急匆匆趕往海寧城外的渡口,巡視自家船隊。

誰也沒料到,久等而來的不是雨水,而是蝗蟲。

蝗災從江北而始,蝗蟲攆著災民向快速趕來。若說之前的旱情隻是讓災民們的肉.體受盡折磨,那麼此時鋪天蓋地的蝗蟲,就是讓他們心中感覺到了絕望。

絕望中的唯一慰藉,就是朝廷從始至終都未放棄過他們的性命。可是隻有與放糧事宜有關的大小官員知曉,如今倉中已無多少米糧——旱災非一蹴而就的事,早在去歲秋天,收成就已大減,官府放糧更是從冬日而起,就算江南是魚米之鄉,往日的陳糧也撐不住這許多百姓日日嚼用。

蝗蟲過境的消息傳來後,杭州城中物價飛漲,就算知府一壓再壓,也壓不住日日上跳的米糧價格。

納木卓與簡興寧簡單商議之後,就以替主家祈福的名義,將自己名下的米糧鋪子中所有存貨,全挪去了自家的施粥棚。

她是納蘭氏的嫡女,富察家的媳婦,帝後愛重的名門之後,做生意固然是為了財名,可實際上並不如何緊張黃白之物。能救助江南百姓,稍解朝廷一時之困,此時就算傾家蕩產,以後也隻會有大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