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2 / 2)

朱元璋稱讚白老六做人本分,不妄想天開。傳旨禦膳房,指定白老六烤白薯,為禦膳房貢品。一夜之間,白老六烤白薯走俏京城,白老六發家致富,置地造房娶妻生子。

晚年的白老六經常向兒孫講他和洪武爺一起要飯的日子。有好事者,添油加醋、添枝加葉,編成故事刊印成書,名曰《白薯記》引發搶購狂潮,銷售量僅次於朱元璋的《大誥》一書。

《白薯記》傳入坤寧宮,馬皇後閱後認為此書內容輕佻,且多處暴露皇上的隱私,什麼重八龍根甚偉一尿衝天屁響如雷……朱元璋讀罷亦龍顏不悅,下密詔查封《白薯記》膽敢私印傳播者,斬!

老話說,富不過三代。朱元璋駕崩那天,白老六吃煮雞蛋噎死。兒子們為爭奪家產,不惜撕破臉皮大打出手。

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攻破應天府(南京)那天,白家被軍兵洗劫一空,祖宅毀之一炬,白家人逃避戰亂,各奔東西。白老六最小的兒子,一路逃到保定府,總算站穩腳跟,擺攤烤白薯為生。

白家傳到老白這輩,大明年號已是天啟。老白原名白才,屢次科考不中舉,人送綽號:白菜。

天啟年間,熹宗朱由校一門心思撲在木工上,木匠手藝可謂出神入化巧奪天工,秉筆太監魏忠賢受熹宗寵信把持朝綱。老白要想出人頭地,隻有兩條路可選擇:一是當木匠,有朝一日,為皇上推刨拉鋸;二是投靠閹黨,拜九千歲門下。這兩樣老白都做不來,以懷才不遇聊以自慰。

老白兒子出生那天夜裏,老白觀天象仰望北鬥星,心中大喜,進屋告之待分娩的夫人道:“天降吉象,北鬥開陽,左有輔星,光亮耀目。吾兒今夜出生,必天降大任於斯人也。”

夫人折騰得滿頭大汗,沒心情聽老白胡說八道,問老白接生婆怎麼還不來?老白這才想起這碼事,急忙往外跑。待老白請來接生婆,男嬰已哇哇墜世。

老白請雙目失明的楊半仙給兒子摸骨相,預測未來。楊半仙摸到孩子後脖頸有顆黃豆粒般大小的痣,搖頭歎息。

老白不解道:“先生為何歎氣搖頭?”

楊半仙道:“小兒龍頭狗骨,本可位極人臣,怎奈後頸天生砍頭瘡,煞氣衝天,不可測也。”

“能破否?”老白緊張地看著楊半仙。

楊半仙慢條斯理道:“夫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老白道:“煩請先生給犬子取個名字”

楊半仙撚動手指,口中念念有詞,什麼“乾坎艮震巽離坤兌東方甲乙木西方丙丁火”念叨一通。

“姓白,名梓,字,梓人”。

“白字人?”老白急赤白臉道:“先生戲言罷?”

陳半仙子道:“白梓,出自《管子?地員》‘桐柞枎櫄,及彼白梓’一句。此名字為茂盛樹木之意,可阻擋煞氣。”

老白釋然。

老白自知這輩子中舉無望,欲將白梓培養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棟梁。然命運無常,老白的期望有多高,失望就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