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5月14日,年輕的李晨抱著妹妹提著皮箱來到了申銀證券大戶室,打開電腦看了一下,李晨決定買入股票。
這個時候你如果要買深市的股票隻能跑到深市去買,而想要買滬市的,就要來滬市。
拿起一張申請單,李晨就開始填寫。
(股票交易流程相比現在要複雜的多,如果你要買股票就要索要一張買單,一張巴掌大的小紙,最上麵是一個用圓圈圈起來的買字,下麵依次是人物姓名,在本證券公司裏的編號,要買入的股票名稱,股票數量,買入價格)
買入申華控股三千股,價格39元,隨後李晨便拿著這張買單遞給了證券公司的工作人員。
微微有些吃驚的看了看李晨,隨後工作人員便在電腦上開始輸入這張買單.
(這個工作人員輸入的內容隻是給證券公司的交易做一個記錄,方便買賣完成以後結賬使用,這個工作人員的輸入信息並不能傳輸到滬市證券交易所).
輸入完成了以後,工作人員就開始打電話,打給誰的呢?就是在證券交易所裏的紅馬甲“咱們證券公司有人要買入申花控股三千股,價格39元”。
(平時我們看電視,當拍到證券交易所的時候,通常的畫麵都是,一個很大的大廳,裏麵擺放了很多的電腦,電腦旁邊會放著一部電話,電腦麵前坐著的人都穿著紅色的馬甲,這些人其實都是證券公司派駐在證券交易所裏的代表。
股市最初的時候,並沒有現在這樣的交易軟件,所有買賣信息都要通過這些紅馬甲傳送。舉個例子,有人在海通證券想要賣出申華控股50股,海通證券的紅馬甲就會在滬市證券交易所把這個信息輸入證券交易所的交易係統,所有人在各個證券營業部都會看到有人賣出申華控股50股的信息。
如果有個呆在申銀證券的股民想買申華控股,就需要打電話給申銀證券派駐在證券交易所裏的代表也就是申銀證券的紅馬甲,申銀證券的紅馬甲把這個買入信息輸入證券交易所的交易係統,經過交易係統的撮合,這一筆買賣才會成交。)
過了一會李晨就看到剛才還封在跌停板上38.30元的申華控股瞬間直線上漲到39元。
大戶室裏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這一場景,經過一會短暫的沉寂後,開始紛紛議論起來“到現在還有不怕死的啊,這股票每天都跌停,還有人一次買三千股,這錢再多也不能這樣糟蹋啊”.
很多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畢竟此時的滬市已經連續下跌了好幾個月,盡管中途有過拉升上漲,但事後都證明僅僅是曇花一現而已,所有人都被這種下跌折磨的痛不欲生。
已經習慣了下跌的人,對於突然出現的上漲所有人都會有些不適應的感覺,中國股市的曆史最終會證明,每次遇到這種情況股市就已經跌倒底部了。
此時突然一聲尖叫引起了李晨的注意“天啊,終於有人買了,我的申華控股都已經被套1個多月了,不知道這個傻帽會不會在買,我得趕緊掛單賣出去,都讓讓,都讓讓啊,我得去掛賣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