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在母親的攙扶下,已經能在家中簡單活動的父親,丁翔的臉上滿是喜悅的神情。忍不住找了個借口,便又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平躺在床上,閉上眼裝成睡覺,實際上他的神識卻已經進入到了一個神秘空間。
這空間並不小,隻是四周全是一種乳白色的液體,聚而成湖。唯有在這“湖”的最中心處,有著一處方圓不足數米的小島,島上生長著一株隻有數尺高的怪異植物。
丁翔以一個生物學專業的高材生名義發誓,這株小樹絕對不在地球上已知的植物名單之中。無論是現實中,還是在書本上,他從來就沒見過這樣神奇的小樹。
大拇指粗的樹幹如溫玉一般潤澤,均勻的分出三條細岔,每條細岔上都長著三片心型的綠葉,在這細岔的最頂端,又分別垂懸著一枚赤紅色的果實,櫻桃般大小,晶瑩剔透、圓潤至極。
而在這株怪樹的下邊,還有一個木箱,與丁翔在父親床上拖出來的那個花梨木箱在造型上完全一致,隻是小了些,也幹淨許多。
“沒想到這靈液這麼的管用,老丁那麼重的傷勢,每天隻喝一杯,居然一周就好轉了許多。看這樣子,完全恢複也用不了十天半個月的。”
想到幾天前,他和姐姐去找父親的主治醫生辦理出院手續,那位老醫生詫異的表情,丁翔就忍不住的好笑。
天山靈境,就是這個奇妙空間的名字。
接到父親電話的那天晚上,丁翔按照父親的指示,咬破了手指,將幾滴血抹到細膩光潤的羊脂玉墜上,隻覺得眼前一黑,便暈了過去。
說暈,也並不完全合適。因為,他當時的神識是絕對清醒的,隻是……被轉移到了玉墜法陣所演幻的空間之中。他的身體,則暫時失去了神識的控製,就如陷入昏睡一般。
而對於這個空間的認識,包括天山靈境這個名字,都來源於木箱中的一本古籍——《九方經》。
按書中所講:這玉墜在被煉成靈境之前,本是一枚玉核,吸日月之精華,得天山靈脈之哺養,即便是對於那個年代的靈士們所言,也是一件難得的靈材。
當年,那位丁家的老祖宗,隨軍征伐大宛,並在得勝之後,被漢武大帝任命為禦馬校尉,長駐天山腳下,馴養軍馬。
也算是機緣巧合,老祖宗救下了一位被仇家算計,身負重傷、逃至山下的靈士大神。大神隱身於軍馬場養傷數載,傷逾後重返天山,大施神威、手刃仇家,了卻了一段修行路上的孽緣。
隨後,大神再次下山,將這枚他親手煉製的玉核送給了老祖宗,並傳其靈術《九方經》。
再之後,研習《九方經》的老祖宗終有小成,雖因靈脈閉塞、福緣不足,他隻參透了其中的第一篇,卻足以讓其延年益壽、體泰心奓。
更重要的是,《九方經》中的第一篇,包含了相馬之術,可以識馬、育馬、醫馬,甚至還可以利用玉核法陣中的靈氣,對馬的血脈進行梳理提純。得此靈術,軍馬場曆經十數年之功,終於培養出了一代“天馬”。
因為,老祖宗習得《九方經》後,又活了一百零二歲,而大漢鐵騎因天馬之威,亦無敵於世百年之久。
“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
漢武大帝雄才偉略,天地豪傑。但一手締造了大漢鐵騎的“天馬”之功,卻被淹沒在了曆史長河之中。不得不說,這是封建王朝的沉珂,亦是民族的悲哀,至少,對於華夏的“純血”馬來說,是一場莫大的災難。
隨著老祖宗的仙去,玉核法陣雖作為丁氏一族的傳家至寶代代相傳,卻再無子孫有靈脈福緣得其認可。慢慢的,禦馬丁氏的輝煌隨戰亂而被踐踏在塵埃,大漢“天馬”的血統也因沒有靈氣的孕養而逐漸斑駁。
再之後,便是如老丁同誌所言,這件傳家至寶已經被忘卻了它當年的來曆。除了每一代的長房長子都循例滴血嚐試一下之外,便再無稀奇之處。
對於丁氏一族,這更像是一種襲承久遠的古老儀式,代表著祖先的榮光和對後代的祈盼。
直到……那一夜,丁翔吡著牙咬破了手指,千古靈境才重現天日。
經曆了最初的恐慌之後,丁翔發現了除了玉核認主的那一次,其他時候,他的神識是可以自由進出靈境的。同時,靈境裏麵的東西,可以被他的神識具現出空間之外;而現實中的東西,如果其質量和體積在他精神力所能承受的一定範圍內,也可以轉移到靈境之中。譬如那已經濃聚成液體的靈氣,就是他用杯子盛出來的。
當然,按老祖宗的留言所載,這靈氣不僅是修煉靈術的前提,對於所有的生物,都有莫大的辟益。“常浴之,禽畜能增體、鳥獸則通靈。”
以此推之,千百年來,在靈境中慢慢積攢、濃聚而成的靈液就相當於靈氣的凝華,絕對是大大的寶貝。所以,丁翔試著自己喝了一杯,感覺通體達泰。甚至還在第二天清晨,發現皮膚上排出了薄薄一層的黑漿,而力量、敏捷等綜合的身體素質,更是感覺提高了不隻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