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羅成喝的爛醉如泥,桓慎將他送回去,臨走時還不忘將盛放清無底的酒瓶拎上,一路行至羅府,羅家的奴仆急忙攙扶少爺進屋,羅父原本還想招待桓慎,但看到長子滿身酒氣的德行,猜到他們沒少喝,索性便歇了這個念頭。
等桓慎離開,羅父返回房間,見夫人手拿帕子給不孝子擦汗,沒好氣道:“你兒子還真是越來越不像話了,每日下值連家都不回,直接去酒坊裏胡吃海塞,都是你慣出來的。”
羅母眼皮子抬都不抬一下,將帕子扔在地上,拿起深褐色的酒瓶放在掌心把玩,不緊不慢掀開蓋子,頓時有股酒香往外擴散。
羅父舔了舔唇,幾步衝上前,雙眼直勾勾地盯著酒瓶,嘶啞問:“這是什麼酒,怎麼比卓家的清風嘯還香?”
“這是成兒拿回來孝敬我的,與老爺無關。”羅母語氣平淡極了。
婦人心思細膩,打從羅成剛踏進家門,她就聞到了那股令人心馳神往的酒香,清新滑辣,說不出的霸道。羅母也是愛酒之人,當即拎著酒瓶往外走,羅父亦步亦趨跟在後麵,早就把兒子忘了個幹淨,回屋品酒去了。
汴州城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有頭有臉的商人彼此都稱得上熟稔。
這日費老板下了帖子,說要在博聞茶樓聚上一聚,羅父換了身衣裳前去赴約,發現雅間除了他與費年外,還有於家藥鋪的老板於永。
“老費,前幾天不是剛聚過一回嗎,又把我們叫出來作甚?”
費老板麵露笑容,晃了晃手中的酒瓶,道:“剛得了幾瓶好酒,邀三兩好友共飲,也算是一樁美事。”
瞥見萬分熟悉又萬分簡陋的瓶身,羅父眼神微閃,坐在了費老板跟前,伸手捋了捋短須,沒吭聲。
於永微微搖頭:“老費啊老費,你的口味還真是難以捉摸,先前說清風嘯不合心意,難道如此粗陋的米酒喝起來便適口了?”
“這是桓家酒坊的清無底,最近在城裏也打出了幾分名氣,好與不好,我說了不算,你嚐嚐就知道了。”
聞言,於永麵色陰沉些許,問:“桓家?這竟是桓卓氏釀的酒?”
於家好幾輩人都做藥材生意,積累了數十年,家底自是豐厚。於永身為家主,按理而言也沒什麼煩惱,可惜他與發妻成親多年,膝下空虛,一子半女也無,隻能將那個不成器的侄兒帶在身邊,希望他能撐起偌大的於家。
這個侄兒不是別人,正是於滿。
想到他與夫君剛死的新寡勾勾搭搭,於永就對桓卓氏生不出什麼好感,連帶著將清無底也厭上了,忍不住道:“不過就是清酒罷了,卓家的清風嘯釀製了十多年,出品穩定,不會有太大的波動,我還是讓人買些清風嘯回來吧。”
說著,於永衝著夥計招了招手,給了他二兩銀子,將人打發出去。
費老板看向羅父,問:“老羅要喝哪種?”
“我兒與桓家次子交好,於情於理也該選清無底。”
費老板挑了挑眉,忽地想起這幾天去沽酒時瞧見的熟悉身影,一個兩個都是羅家的仆役,說不定羅春來早就嚐過清無底了,現在不過是在裝模作樣。
博聞茶樓距卓家酒坊很近,沒過多久小廝便拿著酒趕了回來,於永將酒水倒在杯中,淡青色的酒液十分澄澈,隻用肉眼來看,並沒有發現太過明顯的雜質。
費老板給自己與羅父斟滿酒,於永無意間瞟了一眼,撇嘴道:“顏色還算湊合,看來桓家也是用了心的。”
“卓孝同釀酒多年,為了造出清酒,他煮酒時通常都會加上分量不輕的石灰,灰感頗重,味道當真怪異。”費老板將酒盞送到唇邊,輕輕抿了一口,麵露陶醉之色。
此時此刻,於永已經嗅到了酒香,嘴裏不自覺分泌出唾液,但他卻未曾表現出來,問:“難道清無底就不加石灰了?酒水清亮卻不發酸,誰能有這種本事?怕是神仙才能做到。”
見好友依舊嘴硬,費老板也不跟他爭辯,與羅父你一杯我一杯的喝著酒,由於酒水偏涼,費老板還讓人端了熱水上來,隔水溫酒,香氣不住往外湧。
羅父眯著眼,嘴裏哼哼道:“打開瓶後,滑辣光馨,教君霎時飲、霎時醉、霎時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