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防盜章, 請購足比例或等72小時再閱讀,多謝支持正版
這顏長史便是其中一位。
這顏長史為人端方正直,克己守禮, 雖有些刻板, 但對肅王卻是忠心耿耿。
肅王年紀已經不小,一直未有娶妻, 西寧的將士或者本土世家想把女兒嫁給肅王的不少,但肅王卻對娶妻沒什麼心思, 就是侍妾也沒有一個。王府的老臣中有挺多還挺著急的,但顏長史卻自以為了解他們家王爺, 甚為欣慰, 他撫著白須覺得自己果然沒有輔佐錯人 - 他的主子心懷大誌啊。
及至到了京城,王府的臣屬們都忙壞了, 但再忙, 顏長史還是沒忘記他們王爺的終身大事 - 他們王爺忍了這麼些年沒娶妻, 就等著回京娶一位教養良好的名門閨秀,容易嗎?!
顏長史對京中眾大臣家的情況本來就知之甚詳, 再有目的性的尋摸思慮了一番,就給肅王爺列出了一張王妃人選的單子, 人不多, 也就五六個吧,其中擺在首位的就是鄭成徽鄭首輔家的嫡次孫女, 鄭二姑娘。
這鄭大人家的嫡次孫女妙啊, 王爺迎娶鄭大人家的嫡次孫女, 但太後和明家卻“害死”了鄭家的嫡長孫女,扶了明家的嫡長女為後,王爺娶了鄭二姑娘,就是一巴掌打在太後和皇帝的臉上,也拉攏了一眾文臣和天下仕子的心啊。
顏長史很得意。
顏長史去肅王的外書房見肅王,要把這王妃候選單子遞上去的時候正值肅王在和王府大管家林總管說話。
說的還和顏長史來尋肅王的事有些關聯 - 趙铖正在吩咐林總管去準備聘禮。
肅王也沒避著顏長史,吩咐完了林總管看了一眼顏長史,想了想補充道:“林福你以前雖在宮中服侍,但和本王去西寧多年,對京中禮儀可能已經有些生疏,待你擬完聘禮單子之後就再給顏長史看看之後再遞給我吧,不要疏漏了什麼。”
顯得對這準備聘禮一事十分重視。
顏長史聽言心中疑惑,他這王妃候選單子還沒遞上去呢,王爺就要準備聘禮了?
王爺不會真想要照顧母族,娶那淩家的淩二姑娘吧?他腦門上立時出了一腦門的汗,心道,幸虧我動作快,不然可不是讓王爺釀成了大錯?又心道,王爺也真是,娶妃這等大事,怎能不和我們臣下商量?
這邊林總管應喏退下,顏長史便肅容對肅王道:“王爺,您準備聘禮,是為迎娶正妃準備,還是王爺您看上哪家閨秀,要先納側妃?之前可沒有聽您說過此事啊!”
肅王瞟了他一眼,沒答他,反道:“明日便是議事之日,顏長史不等明日,而是今日求見,可是有何緊急要事?”
顏長史跪下,道:“王爺,微臣的確是有一要事要請示王爺。王爺您年紀已經不小,本該早就當大婚,奈何西寧偏僻,無合適淑女堪以匹配,如今王爺回京,正當擇一名門淑女,迎娶為王爺正妃,以延續天家正統嫡係血脈。”
肅王看著他。
顏長史自認滿腔肺腑皆是為了麵前這主子,滿心正義,但不知為何此時在自家王爺的目光下頭皮仍是有些發麻,不過要說的話他還是要說的,他續道,“王爺,這些時日老臣細細斟酌,特準備了一份王妃的備選名單,還請王爺過目。”
老長史說完就雙手呈上了單子,待呈了半晌,肅王終於接過展開,這才又侃侃而道,“王爺,這單子上的前兩位,一位是內閣首輔鄭成徽鄭大人家的嫡次孫女,一位則是吏部尚書洪銘遙的嫡長孫女。”
“鄭大人為文臣之首,在仕林中名望極高,若王爺能娶得鄭大人家的嫡孫女,必能讓文臣和天下學子對王爺更為親近信任,也會讓更多的能人幹事相信王爺,臣屬王爺,且這位鄭二姑娘端莊賢淑,在京中素有賢名,若為肅王妃,必能與王爺琴瑟和鳴,傳為佳話。”
“洪大人出身嶺南世家,在成武帝年間又外任為嶺南布政使司參政,在嶺南就任多年,之後因政績卓著,一路升遷,終至吏部尚書,王爺您的根基在西北,對東南嶺南一帶多有不熟,成武帝和先帝都重用洪大人,雖主要還是因洪大人才能卓著,精明能幹,但未嚐沒有籠絡南地仕人之心的意思,王爺您若是迎娶洪家嫡女為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