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獨自旅行(1 / 2)

一個人,語言不通,她買了一支翻譯筆,就下定決心出發了。陶果要到離英國最近的海灘去,像個真正的詩人一樣,去緬懷過去、去眺望遠方。

陶果從所在的巴黎十一區出發,買了機票直飛博韋。下飛機後,她在去市區的大巴上一路欣賞茂密的植被,空氣很清新,陽光正好,陶果覺得以往的時光都被自己虛度了。市區建築物規劃整齊有序且風格迥異,街道寬敞幹淨,她覺得這裏是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不知道以前有沒有什麼作家、詩人之類的人物在這裏定居。陶果根據網上的推薦,參觀了博韋大教堂,她暗笑自己讀書少,不能完全明白教堂內的那些文化,她隻是感覺氣勢恢宏。最後她在教堂前拍照留念,然後乘火車去往法國的另外一個城市。

阿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關於法國的Amiens,網上有幾種漢語翻譯形式,陶果對這一種情有獨鍾。

阿棉,阿棉,阿棉,她在心裏千千萬萬遍的喚著,她在火車上不斷靠近它。這裏地勢很平,阿棉沒有讓她失望,小家碧玉般,靜靜地躺在索姆河畔。她參觀完亞眠大教堂,就在附近的一家餐館吃午飯,她點了一份當地有名的檸檬法式鵝肝,喝了一點當地的小眾果酒,味道不錯。下午的時候她去了一家很大的書店,她挑選了法國著名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兩本世界名著——《八十天環遊地球》、《神秘島》。這她是很久以前的願望,這兩本書是李東旭的最愛。如今,在它們的出生地買到它們,一切算不算一種小小的圓滿?

她在阿棉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乘長途大巴去往貝爾克,正好可以趕上那裏一年一度的風箏節。

陶果沿著貝爾克的海灘漫步,海風吹動她的長裙,她有些冷,鼻子癢癢的,想打噴嚏,像是感冒了,還好有準備帶了一件長款風衣。

海灘上飄著代表不同文化的風箏,它們分別屬於世界各地不同的風箏愛好者。風箏是中國人發明的,相傳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於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才得以試飛成功。陶果想到一句古詩: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不過這句詩,並不適合這些風箏,它們都是塑料做成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鳶。

在眾多的風箏中,陶果注意到一隻小型的蜻蜓式樣帶有祥雲圖案剪紙風格的風箏。陶果嘴角浮現一抹苦澀的微笑,在關於小時候的記憶裏,爸爸是一個製作風箏、放飛風箏的高手。 相比此刻飛在天空的那些風箏,她認為爸爸的風箏更加具有內涵。

爸爸總是和她們姐妹一起做風箏。他們會先準備好做風箏的一切物品,姐姐負責用細棍子搭建成風箏的輪廓,陶果負責用強力膠水粘貼牢固,爸爸負責剪紙。等她倆在輪廓上貼好第一層紙,爸爸的畫就剪好了。父親帶著對女兒們的美好生活祝福和憧憬,格外鍾情於寓意美好的,比如:“四季平安”、龍鳳呈祥”、“百蝶鬧春”、“好朋友”、“鯉魚跳龍門”、 “百鳥朝鳳”、“連年有魚”等。

帶著些好奇,也是一種緣分,陶果朝那隻蜻蜓風箏走去。執線人是一個戴著金色圓邊框眼睛的青年,他轉身過來的那一霎,陶果僵在了那裏,他的眼睛好熟悉,好像在那裏見過。

“嗨,同胞!”他也注意到了陶果,扯著線朝她微笑著走了過來。

“真是運氣,已經很多天沒有人和我說中文了。”陶果笑著,友好地伸出同他握手。

他遲疑了一會兒才放開她的手,“你是我見過最美的女孩子!”

陶果笑笑,禮貌地抽回自己的手,他能如此直接表達自己的看法,陶果想,並不是自己樣貌出眾,而是他可能旅居海外多年,故她見怪不怪。

“謝謝!你的風箏很酷。”她轉身離開。風繼續撩動她的裙擺,她得在下午之前趕回市區的酒店,明天一早去她此行的最後一站,她希望明天一定要是晴天。

加萊,陶果的目的地。她本可以坐船去的,因為暈船,她便放棄了。中途客車出現故障,被迫停靠休息區等待救援車。她嫌車裏太悶,就下車去在路邊活動活動筋骨。她走動了幾圈, 一輛老式的越野車就停在了她的跟前。

“嗨,美女,你去哪裏?“陶果抬頭,是昨天的那個風箏男。

陶果下意識地記住了他的車牌號,“我想去加萊,你順路嗎?”

“你怕不怕?”他反問。

“外國人對我很友好,難道自己的同胞還做不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