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當恕醉人(1 / 1)

胤澤揉了揉眉心:“無相將軍無疑是朕最可倚重的人,隻是可惜,老將軍上了年紀。而無色雖是老將軍的後繼之人,可畢竟沒有過帶兵打仗的經驗,少了沙場上的曆練,叫朕又如何能夠放心。”

牧庸一笑:“‘將宅智,信,仁,勇,嚴也。’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用人之道,存亡之道也。得人才者得天下!選人用人,關乎大業的成敗。如何根據德才勤績,慧眼識人;如何量才而用,因材施用,一切,都還在於陛下的掌握之中。”

胤澤因問:“何為用人之道?”

牧庸道:“‘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宅豈借才於異代乎?’所謂正患己不能知,不可誣一世之人!

昔曹公舉士:‘名至實歸,重在實際;德才兼備,唯才是舉;重用清官,不避小貪;招降納叛,盡釋前嫌。’陛下欲求得勤政清明,朝野臣民不噤口不語,就須得——不拘一格降人才。”

“陛下,可還記得楚漢爭霸的故事嗎?”

胤澤點頭:“記得,太傅跟朕說過,劉邦所以勝項羽,乃是勝在用人之上。”

牧庸笑而頷首:“劉邦最大的優點是用人上不拘一格,他的首腦謀士和大將中,張良鼠族,陳平是遊士,周勃是吹鼓手,灌嬰是賣布的,婁敬是車夫,彭越是強盜……

可對於他們,劉邦都能委以重任,各盡其才。借他自己的話說:‘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領百萬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傑,吾能用他們,所以取天下也。’”

“劉邦使人攻城略地,每得一城,即作為封賞,能與天下人共利,所以人人效命,而得有天下;相形之下,項羽妒賢忌能,多疑好猜,戰勝不賞功,得地不分利,故而人心懈體,乃失天下。”

胤澤聽後直是點頭,慨歎道:“朕得一個太傅,便勝張良、蕭何一對人傑!”

牧庸笑意吟吟,不再接話,隻問胤澤道:“陛下,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此次興兵,陛下可師出有名嗎?”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胤澤苦笑:“隻是,朕縱是師出有名,母後也不見得能答應。更別說,朝堂上那些見風使舵,隻知一味附和的朝臣了。”

牧庸看他雖然苦惱卻不見得有懊喪之色,想來當是胸中已有丘壑,他暫不願說,他自不會急著追問。

方是時,見得常汀進門稟道:“啟稟皇上,睿王和明王一同等在禦書房外求見皇上。”

胤澤頓了一頓,是有些意外了。

下一刻就會意過來,唇角一勾,眼睛裏卻沒有笑意:“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