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似小家碧玉(1 / 1)

“冰蓮雖就在藍翎境內,算是近在眼前,卻是極為難得啊,要想采得冰蓮就必須要北去天山,下到天池中去,而長年冰凍雪封,山如斧削,峻拔奇險奠山,此時適逢寒冬就更是險象環生,堪稱冰山雪嶺,難以攀登;行在當中,一旦為風雪所侵,極易失了歸路;而天池水深百丈,冰冷刺骨,望一眼則膽顫,沾一滴則心寒啊。”

胤澤俊眸堅毅,呐呐道:“夷以近,臨者眾,蓋凡好者皆可;險以遠,至者少,夫惟智者尚能。前宅無向覽常;後宅有誌涉奇。走馬觀花,十之八九;鴻鵠大誌,萬裏無一。

常言,無限風光在險峰,朕隻要登上天山,摘得冰蓮,朕就可以抱得美人歸,跟皇後白頭到老,廝守終身。

便是峻拔奇險,陡峭艱澀又如何呢?皇後曾為朕而讓國公金蟬脫殼,瞞天過海,對朕情深意篤,大愛若愚,如今,朕隻是為皇後采一朵冰蓮花罷了,這有何難!”

說著,胤澤低頭親了親懷裏的冰清,又把人抱得更緊了些。

牧庸避開眼,又回轉,續道:“陛下,此去天山山高路遠,且陛下初來藍翎根本就不熟悉天山的地勢山貌,陛下可以不在乎自己吃些苦頭,可皇後怕是耽擱不起,而牧庸以為,隻有明王才是北上天山的最佳人選啊。”

“明銳?!”

一聽太傅提起明銳,胤澤的醋壇子就翻了,“朕的皇後朕自己救,不需要他明銳多事,朕不想看到他,巴不得他滾得遠遠的!”

牧庸而歎:“明王雖對皇後有私心,卻到底是一片真情……”

胤澤為這一句所謂的大實話而迅速移目太傅,眸光中的怒意分明。

凜得牧庸心上一顫,趕忙小心應對:“太傅是說,明王雖有些不好的毛病,可人品還是有的,對皇後娘娘也是很不錯的,就像國舅淩風對皇後娘娘一樣帝惜。

試問,若非明王三番兩次援手相救,皇後娘娘又如何能等得今日的後福?

皇後欠明王的人情債怕是還不清的,而陛下你,能夠原諒當初明王跟太後的苟且,如何就不能夠寬宥如今明王對皇後的一點點私心呢?”

看胤澤一時無話,牧庸再度續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陛下一向宅心仁厚,胸襟寬廣,如何獨明王不免呢?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何況陛下如今隻明王這麼一個皇叔了。

民歌唱曰:‘一尺布,尚可縫;一鬥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想先皇在天有靈,怎能忍心見陛下同明王尺布鬥粟,叔侄不和呢?便是睿王泉下有知,怕是也不能瞑目。”

胤澤聽太傅說起睿王明軒,不禁熱淚奪眶而出,痛惜道:“睿王已矣,雖萬人何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