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繡球與急時雨(1 / 3)

楊阿偉來鄉裏是指導掛點村上的工作,作為一個分管領導他來點上考察的是修村公路和村辦企業的貸款問題。正常的情況下一年最多也就是來一到兩次。村裏的條件差,他食宿在鄉裏,沒事時到處走走,與冠蘭邂逅在供銷社的鋪子裏。

楊阿偉見到美麗的冠蘭,花心陡升。他買了一本《廢都》,遞上了名片,他知道就這樣指望能黏上冠蘭那是異想天開。

他是個領導,像那些小青年樣涎皮涎臉的有事沒事整天猴在冠蘭的櫃台前,有失禮統,可黏不上這朵鮮花又不甘心,急得猴腮猴腮。

他帶了照像機和彩色膠卷,頭腦一拍,對了,通過照相來取悅冠蘭。

第二天他帶著自己的司機小楊在鄉裏附近拍攝風景。拍了幾張,他歎氣說:“這麼好的風景,沒有美女相配實在是件憾事。”

小楊說到村裏找一個不就得了。

“村裏留守的大都是老人小孩,年青人很少的,尤其是年青的靚妹就更少。”

小楊說:“我見供銷社文具櫃台裏有個女孩子長得好漂亮,如果請她來襯映,那是絕佳的畫麵。”

“你去請,看她來不?”

小楊來到櫃台前對冠蘭說:“服務員,我們領導在拍攝鄉村好風光,我想請你幫個忙,抽出兩個小時,拍幾張人景交柔一體的照片,行不?”

冠蘭搖搖頭:“我要賣東西,沒時間。”

“你去有償服務,兩個小時給你50塊錢,另外再免費為你拍10張彩色的美女寫真,每張放大10寸。”

“不去,沒時間。”

“你去嘛,不說給你錢,就是免費為你拍10張彩色的美女寫真也值,加上我們領導拍攝技術一流,像你這樣漂亮,經他一拍,展出來,不說驚豔全中國,至少美豔全縣。”

冠蘭說:“你們領導是誰呀?”

“是市稅務局掛點的楊局長。”

“他昨天在我這裏買書時不是說今天就回去嗎?”

“本來我們領導是今天回市裏的,可在鄉裏說,修村公路要多增幾裏,有關的數據資料卻要明天才出來。我們隻好再等。乘著沒事,我們拍拍照,請你沒別的意思,就是想襯映鄉村的好風光。”

冠蘭頭似撥浪鼓:“不去,不去,沒時間。”

小楊掃興離開。

楊阿偉聽了經過,敬重冠蘭,這個女孩子不貪圖虛華,難能可貴,看來要采摘這朵鮮花不下功夫不行的。另天,悻悻而歸。

冠蘭和女老師去市裏考試後一起回到了鄉裏。楊阿偉給的300塊錢除去返回的車票和吃飯用了一點,她向姑姑借了一點錢,湊滿300元寄還楊阿偉,並在彙款單留言處,寫了幾句謝言。

楊阿偉收到彙款單立馬回信:

蘭蘭,這樣稱呼你有點冒昧,但作為已經相識的朋友這樣稱你也不為過,但願你不會見怪。

蘭蘭,你不用那麼客氣,在你困難的時候,能為你出力,是人之常情。你來找我說明我們有緣分,你想想在茫茫的人海中你不找別人,獨獨找我,這不是緣分是什麼?這種緣分望能珍惜,祈盼發展。

你誌向高遠,在堅苦的環境下堅持自學,這樣的堅韌,這樣毅力,值得我欽佩,值得我學習,更讓我感動。我堅信,你的執著,你的追尋,你的付出,必將會結出幸福的碩果。

願你象山裏的茶花,銀甲繡鳳,絢麗燦爛,芬芳怡人。

寫到這裏,不知怎麼回事,突然想起一首詩:“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首詩,或許你讀過,其意你也許知曉,但我並無他意,僅是一種感觸,亦請諒解。

最後,祝好!

你認識的人:老楊

楊阿偉將自己的尋覓、暮思,用《蒹葭》這首詩,朦朧、蘊藉、淒婉地表達出來,這種投石問路的求愛方式,既試探冠蘭的心意,又不失自己的身份,同時信封沒寫單位地址,落款沒署真實姓名字和年月日,為避免意想不到的麻煩,留下了後路,不愧是城府老道的官員。

這封信,的確撥動了冠蘭的心弦,她當然明白楊阿偉選用《蒹葭》一詩的用意。這個人與初戀人一般的眼神,顧盼生輝,若隱若現,讓她夜不能寐,加上老公的虐待,婆婆的尖酸,還有家境的貧寒,她一肚子的苦水真想向他述說,可她沒有,畢竟她是結了婚的人,畢竟她不是那種放浪形骸的女人,感情的堤壩不會那麼容易衝垮,她將信夾在了讀書筆記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