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樓閣門前,程淵重整衣冠,展臂左右看看,確定周身一絲不紊,方才輕輕叩了叩門。
閣中有片刻靜默。程淵立於門外朝內欠身,不疾不徐道:“多日不見,夫人安否?”
裏麵終於有了回應:“進來。”
程淵隱隱含笑,從隨身攜帶的絲囊中取出一把鑰匙,打開了門上懸著的鎖。
一位身段曼妙的女子無言獨坐窗邊,凝望天邊白色的月牙,待他走近,才微微朝他側首,無暇的容光皎潔如月,令他頓感日間身染的俗世紅塵瞬間隱去,心境由此澄淨空明,一縷柔情不自覺地蔓延到了眼裏。
他再次向她問安,彬彬有禮地稱她“菊夫人”,她淡淡轉回頭去,望向遠方道:“我是吳秋娘。”
程淵一笑,也不就此多說什麼,一瞥案上依然滿盛著食物的器皿,問秋娘道:“這些膳食,尚不能愜夫人意?”
秋娘沒有作答。程淵又和言道:“園中的廚娘,手藝是極佳的,夫人想吃什麼,讓人告訴她,她會按時做好。”
秋娘不由冷笑,“我能告訴誰?這園子裏的奴婢,非聾即啞,且目不識丁,平日我欲取一非常用之物,都得比劃半晌,要請他們傳遞心意,難於上青天。”她回身與程淵對視,冷淡笑容多了點嘲諷意味,“程先生倒是大可放心。”
程淵的微笑依然十分溫雅,謙恭的姿態無可指摘:“夫人需要什麼,此刻告訴我,也是一樣的。”
“那麼,”秋娘提出了一個要求,“別鎖閣門,讓我每日在園子裏走走,一日三餐,也讓我自己做。”
程淵溫言道:“若我不在此地,夫人下樓遊園,園中奴隸粗鄙,未免伺候不周,易生事端。不如待異日氣淑風和,我親自請夫人下樓,陪夫人賞花。再則,夫人千金之軀,本應居於瓊樓玉宇,如今身處這小園,已然委屈了夫人,我又怎敢以庖廚之事煩擾夫人,令夫人這本應調笙撥弦的玉指去沾染陽春之水。”
程淵再問她飲食所需,秋娘並不回答。程淵走到窗邊,放眼一觀園景,又欠身問秋娘:“夫人向來愛名花異卉,如今園中這些,可有一二曾入夫人目否?”
秋娘仍不應聲,索性閉上了眼。
“我新得一株名花,是夫人多年前向先帝提起過的瓊花。”他稍作停頓,見秋娘沒有睜目的意思,又繼續道,“瓊花離開揚州,極難成活。好在這些年我得暇便鑽研園藝,略有所成,想必這回能種好這株瓊花。”他一指園中池畔某處,請秋娘看,“園圃我已定好,就在那裏。”
秋娘未如他所願啟目,隻有唇際那一點不帶暖意的弧度在顯示著她的不屑。
程淵無奈,低歎一聲,似自嘲般吟道:“憎我也無妨,就連屋前花橘,亦不來觀賞?”
這輕輕巧巧的一句話卻引得秋娘雙睫微顫,她睜開了眼,看向程淵的目光蘊含著迷惘與一絲難言的痛楚。少頃,她舉目投向樓外池心,任那一泊被晚風吹皺的秋水,將她旋入一場舊夢。
她不知道自己父母是誰,自曉事以來就生活在仙韶院裏,被多名樂伎舞伎收養過。因為生在遍開菊花的秋天,有人給她取了個“菊安”的小名。養母換得太勤,她不清楚該跟誰姓,也拒絕跟其中哪位姓,於是所有人都隻喚她名而不加姓。
她遇到的善良養母不多,大多把她當婢女使喚,一言不合就打罵,偶爾教教歌舞音律,才漸漸發現她在這方麵有驚人的天賦。
意識到自己這個優點,她愈發主動地苦練歌舞,一壁躲閃著養母們的棍棒,一壁明裏暗裏揣摩仙韶部最美舞伎的舞姿,經常待養母睡著後溜出房門,在寂靜的月光中一遍遍地獨舞。
終於有一天,當養母又朝她揚起棍棒時,她舉手將那木棒壓下,對養母橫眉道:“聽說尹部頭病了,明日不能在官家麵前跳梁州舞,仙韶使正著急呢。如今整個仙韶院除了尹部頭還會跳梁州舞的隻有我,你若打傷了我,隻怕仙韶使和官家那邊不好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