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同榻
聽了林泓描述的災情及流民之事後,趙皚本來製訂了個周詳的計劃。
蘇州屬浙西路,數十年前被敕升為平江府,但民眾仍按先朝習慣將城稱為蘇州。趙皚這日清晨即赴平江府衙署,向知平江府徐濟川出示玉魚表明了身份,建議徐濟川開常平倉賑濟災民。
徐濟川麵露難色,說法果然與林泓猜測的相似:“大王有所不知:動用常平倉錢糧,必須經朝廷批準,知府無權擅自開倉。本地常平倉今年已開過,托官家洪福,賑濟迅速安定了民心。如今平江府災情緩解,常平倉已關閉。紹興流民至此,實是當地賑災不力導致,這些流民非平江府管轄,下官實無權限以本地常平倉賑濟。”
趙皚早料到他會如此拒絕,從容說道:“你們州府官員,賑濟災民也要先看戶籍,可在官家眼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無論平江、紹興,哪裏的災民都是他的子民。如今平江有餘糧,紹興災民為求生來到此處,你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官家看來,無異於他饑餓的小兒子去大兒子家串門,卻被大兒子趕出來,連一口飯也不給吃。你說,官家見此情形是何心情?對徐知府,又會如何看待?”
徐濟川聽得冷汗涔涔而出,道:“多謝大王教誨,下官如醍醐灌頂,方知自己見識淺薄……下官這就去寫劄子,稍後讓人快馬加鞭送到臨安,向官家請示,望官家批準我開常平倉賑濟流民。”
趙皚擺首:“來不及。待劄子送到臨安,上呈官家後少不得須按流程交與朝廷官員討論,那些官兒一件小事也能吵來吵去,未必都同意,就算最後同意,這一來回就不知會耽誤多少天,又會餓死多少流民。徐知府不若當機立斷,先開倉賑濟,隨後再上劄子自劾請罪。”
徐濟川驚道:“先斬後奏,這……這如何使得!”
趙皚微笑道:“我可以向你保證,官家隻要看出你此舉旨在安民救人,是絕對不會處罰你的,甚至還會有所嘉獎。”
徐濟川猶在踟躕,趙皚又道:“此事不能拖。一日不賑濟,流民死亡人數便會增加不少,而且,溫飽若不能解決,人是會鋌而走險的,屆時四處鬧事,平江府豈能獨善其身?”
言罷趙皚將手中茶盞擱下,起身,對徐濟川道:“現下就有一樁,請徐知府派一些衙卒隨我前去平息……立刻出發,晚了恐怕難以收拾。”
徐濟川按趙皚要求,調動了幾乎所有衙卒,自己帶了隨趙皚前往拾一園。在地痞們高呼讓拾一園主人取錢散發時,趙皚一行已趕到,守於人群後。趙皚讓徐濟川暫時按兵不動,看事態發展。
不久後地痞帶領流民衝進園中,徐濟川不敢怠慢,不待趙皚吩咐便命衙卒迅速入園,抓捕領頭鬧事者。一些混在流民中企圖渾水摸魚的居民見此情景,一個個大叫著“官人來了”,很快如鳥獸散,但仍有不少饑餓的流民徘徊不去,還在園中四處砸搶。
徐濟川隻覺場麵混亂,滿目狼藉,觸目驚心,深感趙皚所言有理,遂將心一橫,騎著馬奔向園中流民聚集處,高聲疾呼:“常平倉即將開倉賑濟災民,請諸位去倉庫外等待!”
衙卒們亦隨他高呼著向流民重複這句話,流民逐漸停止動作,紛紛掉頭出園,去尋找倉庫所在地。
事態進展至此,趙皚尚覺一切盡在掌握。
增加小報印量,讓拾一園接濟災民的糧食迅速供不應求,短時內便聚集很多人於園外。蒖蒖計劃印一千份,聚集的人大概隻會在門外吵吵嚷嚷,但若印三千份,來的人翻幾倍,群情激憤下就可能會破門而入了。
當然他不會讓此事失控。提前見徐濟川,帶衙卒過來,一旦有人鬧事便及時抓捕,不會讓拾一園蒙受過多損失。此亂象也證實了自己與徐濟川所說的流民之弊確實存在,會促使他決定及時開倉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