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入夢
殷琦此前已從殷瑅處獲悉蒖蒖之事,雖不知何人送她至此,但亦不多問,隻囑她安心在自己小院養病,說這裏清靜,因自己的身份,想來暫時不會有人到此搜查。
得知裴尚食的悲慘遭遇後,蒖蒖隻覺自己的罪孽又多一重,更感痛苦,暗地裏痛哭幾次,病情也反複幾番,白天似乎好轉了,一到傍晚卻又開始發燒。她發現與母親相聚那晚,母親除了給她換了衣裳,還在她腰間係了一個小香囊,銀絲編織而成,裏麵沒有香藥,隻有一粒紅色的種子,看上去像豆子,但不是自己認識的任何一種豆類。每當悲傷或病痛來襲的時候,蒖蒖就把那銀香囊攥在手中,提醒自己要記得媽媽的話,要心存希望,媽媽還在等著她。
殷琦讓侍女精心照料蒖蒖,自己觀察她病情,去尋訪良醫,帶回藥物要煎給蒖蒖服用,蒖蒖卻謝絕,說風寒之症,休養幾天便會好,其實是自己對懷有太子遺腹子一事也暗含期待,擔心藥物會傷害那有可能存在的孩子。
蒖蒖請殷琦為自己尋一套斬衰孝服,想為太子服喪。殷琦道:“你自聚景園失蹤,雖說官家看來會覺得有葬身湖底的可能,但想必一時不會放棄對你的搜索。斬衰服喪太重,誰見了都會詢問,一旦暴露,就不僅僅是你自己的事了,我和我的侍女,乃至我的家人都會被牽連,所以還是別太引人注目。”
言罷他摘了一朵白色的花送給蒖蒖,又道:“你不妨每日簪一朵白色的花寄托哀思,代替服喪。你如今這般處境,太子殿下若在天有靈,見了一定十分憐惜,不會怨你的。”
那花花冠呈漏鬥形,上端近花萼處帶著一抹淺淺的紫色,下端白色,像散開的舞裙。蒖蒖接過,問殷琦:“這是什麼花?”
殷琦答說:“曼陀羅。”
過了數日,殷琦見蒖蒖氣色好了一些,就建議她如自己一樣抄經以靜心養神,蒖蒖也希望能以此為太子及裴尚食做些功德,便開始每日抄經誦經。
殷琦從天竺看經院借回的經書中有一套《妙法蓮華經》,書頁泛黃,外觀古樸,應是收藏了多年的古書。蒖蒖翻開第一卷,偶然發現裏麵夾著一頁紙,上麵數行小字作草書,字跡似曾相識。蒖蒖細細分辨,又對照著經書看看,認出上麵抄的是這一卷《妙法蓮華經》的一段經文:“爾時世尊,四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佛說此經已,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普佛世界,六種震動。”
其中在“曼殊沙華”四字旁劃了一道線,令這詞顯得格外突出。蒖蒖又凝神細看一番,忽然想起,這字跡很像之前見過的張雲嶠的草書,繼而又想到,孟雲岫曾經說過她最後一次見張雲嶠夫婦是在天竺看經院,他們與孟雲岫道別後就離開臨安了,如此說來,這頁經文的確有可能是張雲嶠手抄的。
蒖蒖立即找到殷琦,請他向看經院管理藏書的老僧人詢問,這頁經文是否為張雲嶠筆跡。殷琦打聽回來告訴蒖蒖:“法師原不願意說,後來我說事隔多年,時過境遷,張雲嶠已不再受人追捕,如今官家也很希望找到張國醫,他才承認這頁經文出自張雲嶠筆下,當年張國醫和劉司膳在看經院躲了幾天,然後離開臨安,臨別告訴法師,他們想去宣州,也就是如今的寧國府。”
“那他為什麼抄這段經文?曼殊沙華是什麼意思?他為什麼要在這詞旁邊劃線?”蒖蒖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