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衛清潯(1 / 3)

8.衛清潯

趙皚正如他聲明的一樣,此後沒有頻頻來找蒖蒖,偶有一兩次路過,也是帶屬下官吏勘察池沼田地狀況,遇見蒖蒖並不私下敘談,蒖蒖也似尋常百姓一般對他畢恭畢敬,不失禮數。

宋婆婆開始教蒖蒖自己積累多年的廚藝,順便也教她一些經營之道。在她麵前,蒖蒖就是一個好奇的學童,認真地聽了,做了,還會自己嚐試創新。例如宋婆婆教她用鱸魚、火腿、筍絲、香菇、雞湯等做魚羹,蒖蒖學會後會提出:“魚換成鱖魚行不行?換成淮白魚行不行?或者香菇換成另一種菌蕈,高湯不用雞,會是什麼味道?”宋婆婆無奈,說:“你自己試試看吧。”而蒖蒖也果真一遍遍嚐試,在實踐中去尋找有可能更美的滋味。

宋婆婆感慨道:“你這是鉚足了勁要超越我呀!”

蒖蒖道:“婆婆教我畢生所學,不就是希望有人能把自己的廚藝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麼?我隻有反複嚐試,做到最好,甚至超越老師,讓更多的人記住這些菜式,才是報答老師的最好方式。”

宋婆婆頷首:“是的,我想把我會的全教給你,就是怕我過世之後這些菜式也隨我沒入塵土,再沒人知曉。我希望你年紀大了後也多收幾個品性好的弟子,能傳承你的廚藝。”

蒖蒖想想,道:“品性好,與自己性情相投的弟子須看有沒有緣分遇見。不過等我有閑暇了,我會把自己會的菜式做法寫下來,這樣會有更多人看見,更便於流傳後世。”

湛樂樓生意興隆,收入頗豐,但被抽的各種稅也越來越多。蒖蒖見稅錢名目除了朝廷規定的,還有不少是州府新增的,名目花樣百出,例如“節料錢”、“地理錢”、“醋息錢”、“酒息錢”。因為多次與負責鎮上稅務的稅官周昀打交道,蒖蒖常請他吃飯飲茶,與他有了幾分朋友交情,在周昀又說長史欲向河邊酒樓新增一道“河景錢”時,蒖蒖直言道:“這稅錢不合理呀!這河本來就在這裏,又不是州府派給我們的,為何要抽河景稅?”

周昀道:“河雖不是州府派的,但若長史一個不高興,下令在你門前修一道高牆,把河景擋了呢?到時你看看會損失多少客人。”

蒖蒖一哂:“這回抽了河景錢,下回要不要抽山景錢?我門前四時風景還都不一樣呢,若真讓他征了這稅,那以後他說春夏秋冬各抽一道景觀錢,我豈不又得從命?”

“好主意!”周昀拍案讚道,“長史怎麼還沒想到呢?可千萬別提醒他,否則他說不定真會征這四季稅錢。”

蒖蒖無奈應之一笑。

周昀又正色道:“我見你是個奉公守法的良民,你我又這般熟識了,所以不怕告訴你:每年各州府除了正常繳納的稅賦,還會爭取向朝廷進獻‘羨餘’,也就是除了朝廷規定的稅賦,額外的盈餘,州府官員以此顯示自己施政有方,轄地富足,以期獲得官家嘉獎,使其升遷。這羨餘從哪來?可不就是用給百姓新增的稅錢來湊麼!我也覺不合理,但我隻是個奉命行事的,隻能上頭吩咐什麼就讓你們做什麼,實在對不住了。”

“周稅官言重了,這些道理我都明白。”蒖蒖道,“我會按長史的意思納稅,但我記性不大好,稅錢交多了,哪筆交過哪筆沒交過有時記不清楚,周稅官可否在給我的納稅憑據上注明每一筆稅錢的名目,而不是籠統地寫收到稅錢多少?”

“州府新增的稅錢名目憑據上一般都不會寫得很具體……”周昀沉吟,但蒖蒖反複請求,他還是鬆口了,“那我單獨給你備注一下,僅供你算賬所用,你可別跟同行說。”

蒖蒖自然滿口答應。從此後,手裏漸漸存了一疊各種名目的納稅憑據。

次年春天,寧國府宣布將以“實封投狀”的方式出售兩千畝荒蕪的官田,讓有意耕作經營的富戶競買。實封投狀類似撲買製,州官命造一木櫃封鎖,留一開口,供競買者投入注明出價及出價時間的文狀,期限到後,收集完眾人文狀的木櫃會被送到州府衙門當廳開拆,相關官吏宣讀文狀,將競買物給出價高者,若有兩個以上的人出價相同,則給先投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