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螢火蟲(1 / 3)

3.螢火蟲

自聽上次蒖蒖說師姑秔雜以十裏香可為米飯增香後,衛清潯一直讓鹿鳴樓用此法煮飯,近日師姑秔存貨不多,她便又吩咐人去湖州購買,蒖蒖知道後對她道:“師姑秔這兩年產量不高,價被哄抬太甚,如今未必值得購買。其實江南兩浙一帶品種佳、味道好的稻米有很多,例如徽州有桃花米,色白偏紅,煮成米飯格外香軟,蘇州有紅蓮稻,米粒較肥,吃起來也很香,而昆山有一種在湖邊生長的香稻,香味尤在紅蓮稻之上。另外,鎮江的灰鶴、蘆花白、早紅芒、晚紅芒,以及臨安的早占城和晚熟的雷裏盆,都是粳米中的精品。我們不妨都買一些來試試,說不定客人會更喜歡。”

衛清潯覺得可行,蒖蒖又道:“既要去當地買米,不如順道把那裏上好的糯米也買一些回來,例如徽州的牛虱糯,臨安的金釵糯,昆山的烏絲糯、佛手糯、閨女糯,鎮江的羊脂、虎斑、柏枝……都是適合做食品和釀酒的好糯米。”

“不愧是掌過禦膳先嚐的人,說起天下米糧,如數家珍。”衛清潯笑道,“本來煮點飯,釀點酒而已,用不上那麼多不同品種的米,不過聽你列舉這些好聽的名字,我倒生出幾分興趣,想看看這些米到底有何異處。”

蒖蒖隨後列出清單,衛清潯遂派幾路人分別往這些稻米產地去購買,最後買回來的米多達數十種。蒖蒖想起臨安嘉會門外有一片供皇帝躬耕勸農,祈求農事豐收的天家籍田,為八卦狀,中間有圓阜,周圍八丘,每一丘分為四塊橫田,每塊田地裏種著不同的莊稼,大豆、小豆、大麥、小麥、稻、粟、糯、黍和稷之類,莊稼生長時從高處看去,色彩各異,十分悅目。於是蒖蒖畫出八卦田的圖樣,改為銀盤圖紙,交給銀匠,打造出多個可盛食物的大銀盤,然後在每一格橫田中加以產地、形狀、色澤不同的粳米或部分雜糧,又以白糯米和黑糯米填充太極部分,放進大甑子中蒸熟,凡在鹿鳴樓或湛樂樓訂八人以上宴席者,皆贈一盤這樣的八卦米,並附上一張可按圖查詢各格糧食品名的八卦圖紙。

這八卦米別致的造型便很引人注目,客人得知每一格中糧食產地、味道各異,更是大感興趣,往往會各取少許,逐一品嚐,並加以點評。蒖蒖又讓使女們以小布袋盛各種米,注明品名,在酒樓旁售賣,如此一來,品嚐過八卦米的顧客常會挑自己喜歡的品種再買一些回家食用。

一次可令食客品嚐到三十四種糧食的八卦米很快名揚寧國府,又為酒樓吸引來一大批顧客。許多客人訂的宴席不足八人也會自願出錢求購,其中有些是喜歡鑽研美食的老饕,有些則是家有田產,欲尋求良種耕種者。衛清潯為售賣的小袋米定價頗高,然而賣家仍絡繹不絕,好些品種很快銷售一空,令衛清潯不得不迅速派人去補貨。

蒖蒖根據稻米斷貨的情況,結合酒樓侍者們上報的客人反饋意見,列出最受歡迎的品種名單及購買地點,交給了趙皚,對他道:“圩田工程進展順利,圩內荒田也分配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讓田主和佃戶選種耕作。這些品種是鹿鳴樓和湛樂樓的客人願意花錢買的,品質上佳,可建議農戶廣泛耕種。種好了,產量足的話,或許還能賣到外地去。”

趙皚薄露喜色:“我正在處理選種的事呢。領荒田耕種的佃戶許多連購買稻種的錢都沒有,我已決定由官府出麵購買稻種,借貸給他們播種,等莊稼成熟後他們再償還。目前在考慮去何處購買,看來我們心有靈犀,你這名單來得正是時候。”

蒖蒖微笑道:“你能用上最好了,我還擔心你早已定奪,我多此一舉。”

“你關於飲食的意見總是很有道理,隻要你願意告訴我,我任何時候都願意聽。”趙皚語氣淡淡地,卻顯得很誠摯,須臾又提起另一個話題,“對了,還有一事,也須請你相助:寧國府位於長江以南,自古以來,家家戶戶主食多為稻米。但是南渡之後,大量北人南遷,遷來的北方民眾主食以麵食為主,而南方人種麥較少,非但寧國府,如今整個江南兩浙,麵粉都供不應求,所以麥價大漲。官家一向提倡農戶五月種水稻,十月收獲後,再翻耕田地種二麥,來年四月麥子成熟收割,翻耕之後又可繼續種水稻。如此,一年之中稻麥兩熟,二麥產量大增,能平抑麥價,田地也不至於閑置幾個月。但南方人重稻米而輕二麥,寧國府農戶也是這樣,大多寧願種雙季稻也不願種二麥,而無論早稻晚稻,皆不能越冬,從土地利用上看,也不如稻麥兩熟。你可否帶著酒樓廚師,多做些好吃的麵食,讓更多人品嚐,從而接受麵食,讓農戶意識到種麥的好處,自發地種麥?”

蒖蒖略一沉吟,再對趙皚道:“我回去想想,應該可以試試。”

蒖蒖決定以一種更引人關注的方法來做此事。她說服衛清潯讓自己每隔七日在那舉行簪花會的院子中隔出一露天圓形臨時廚房,自己在其中做麵食點心,允許客人和路人圍觀,並在院門前立一招子,公開招募精於麵食者前來向自己挑戰。挑戰者與蒖蒖在院內廚房中各做一款麵食,任人圍觀,做好後同時置於酒樓門前銷售,兩人做的麵食數量一致,每位客人限購一份,先售罄者獲勝。若挑戰者獲勝,蒖蒖會立即讓人奉上十貫錢以為獎勵,並再與他商議一個價格,作為挑戰者轉讓配方製法,許可鹿鳴樓和湛樂樓此後烹製售賣的費用。

蒖蒖在尚食局早已學會做各類麵食,如今除了太學饅頭、水滑麵等可作主食的,還常挑當地人很少見的做:糖榧子、糖薄脆、煮沙團、雪花酥……每一次做的都不一樣,手法看得人眼花繚亂,麵點造型精致,令圍觀者一見即有食欲,一擺出去很快會被搶購一空。常有人自告奮勇來挑戰,然而能勝過蒖蒖者很少。漸漸地這院內廚房的挑戰又成了繼簪花會後鹿鳴樓的一大盛事,一到日子便有人早早來排隊,準備圍觀,而寧國府中但凡精於麵食者,無論廚師或尋常主婦,大多都躍躍欲試,想來爭那筆不小的彩頭,或擊敗蒖蒖,一舉成名。蒖蒖又在城中找了幾個小門麵,開了數家鹿鳴樓旗下的麵食鋪,每次挑戰結束,獲勝的麵食次日便會在麵食鋪中銷售,經圍觀挑戰的路人自發口口相傳,麵食銷量也十分不錯。而圍觀過蒖蒖做麵食的人,往往會想自己模仿著做,若做成功了,對麵食的興趣大增,麵粉也買得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