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輩守孝一年,要孩子也不急,反正章辛媛是覺得自己嫁得不錯。

而且,她也能唬住燕明燁,不管是讀書還是別的,燕明燁聽她的,這就夠了。

沈氏娶了兩個兒媳婦,四公子他們年紀尚小,倒是不急,唯一愁的是燕明澤。

快把婚事定下來,也省著再操心。

吃過中午飯,燕明蕎回蕎安軒睡了個午覺,睡醒之後雪也停了,太陽都出來了。

庭前小片路幹幹淨淨,花草在冷風中抖擻站著,好像在等春日暖和過來。

燕明蕎倒是忘了,剛才沒問母親這月布施的事兒,這也剛月初,不過天冷,她可以多拿點銀子出來,讓窮苦百姓買些炭火。

這些事吩咐下去,雪酥她們就能辦,布施也不必非過去站著,親手分發米麵才叫布施。

等晚上,燕明燁和燕明澤從書院回來了。

燕明燁已經成親了,不好一直住在書院,所以都是日日往家裏跑,雖然來回路上耽擱一個多時辰,但燕明燁樂意跑,家裏有媳婦在,當然是回家的好。

而燕明澤給的理由是他年紀不小了,再住書院不合適,反正燕明燁回來,他順道搭車也就回來了。

但其實並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如果在書院不要和沈元景同屋住,他睡不著,他絕對不回來。

燕明燁對他依舊沒什麼好臉色,但比起沈元景,還是燕明燁好相處些。

鬆山書院交的束脩高,若是住在書院,還要再交錢,包括住宿費和夥食費。

原本他同屋的人不是沈元景,而是他同窗,但從蕭陽回來後,他同屋人莫名就變成了沈元景。

他是想換過,可沒發生什麼事,根本換不掉,

最主要的是,沈元景會試也中了,如今已是進士功名,不知為何還在書院。

他當年向人打聽過,那人隻說沈元景年歲不大,這麼小的年紀也不好為官。聰慧是聰慧,十三四歲的人進翰林院,並不合適。

所以沈元景就自己要求再上兩年學。

也有人說是因為他從前流落在外沒上過學,喜歡上,安王府未來的世子,這點事怎麼可能做不到。

再說了,沈元景還交著束脩呢。

燕明澤也沒辦法,沈元景什麼都不做,光這層身份就壓死人。

他根本不明白,沈元景為何這麼做,是誰授意的嗎?可祖父是喜喪,祖母人在蕭陽,當初在國公府,和沈元景接觸最深的是燕明蕎啊。

難道是五妹妹說了什麼?

也不是沒有可能。

燕明澤還聽說,沈元景雖沒認回安王府,但偶爾會去用飯,和世子早就沒差了。

從前安王世子體弱多病,也不曾讀書,沈元景能考中,安王不知多滿意,認祖歸宗是遲早的事。

他可不覺得跟沈元景分到一個屋子是巧合,世上哪兒有那麼多的巧合,定然是他有意為之。

回到府上後燕明澤直接回了自己院子,他已經十七歲了,應該跟嫂子妹妹們避嫌。

他想多看會兒書,準備明年開春的會試,大前年的確是他沒準備好,不能再被沈元景影響。

隻不過剛用過晚飯,正院寧湘就來傳話,“三公子,夫人請您過去一趟。”

燕明澤猜和他婚事有關,四妹妹都定婚了,他的確該考慮婚事。

隻不過,燕明澤覺得,沈氏給他相看的都不是什麼特別好的婚事。

論門第,沒哪家嫡女願意嫁給他,嫡母也不會找一個壓過大嫂二嫂的兒媳,大約是庶女出身,性子溫婉的,但這樣的妻子在仕途上根本幫不了他什麼。

若是納妾,家世就更差一層了,燕明澤覺得這樣的女子還不如不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