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打糍粑咯(1 / 2)

蘇父這次回家,原本冷冷清清的家就感覺熱鬧了不少。再加上蘇嬸子回了娘家,蘇叔叔一個人也沒有辦法照顧自己,蘇青黛就拾掇了個廂房讓叔叔住到了自己家裏。

從市裏回來,蘇青黛當日夜裏就和蘇青葉開始挑揀起糯米和粳米,又用紗羅仔細地篩選過,這才放上水開始浸泡。那一邊蘇父也領著蘇青城將久置不用的甑蒸籠和石舂清洗幹淨,放在陰風處吹幹。

這一忙,就到了夜裏十一點。蘇父就上趕著幾個孩子上床睡覺。

一夜無夢,蘇青黛第二日一大早就起來了,聽到父親打掃庭院的聲音,心中一陣滿足,連忙準備去做飯,順帶著看了看浸泡的米粒是不是好了。

吃過了早飯,蘇青黛就準備了兩口幹淨的大鍋開始燒水。火爐生得旺旺的,映照得蘇青葉圓圓的臉,紅撲撲煞是可愛。

蘇父將甑蒸籠架好,將浸泡好的米放進去。那一麵蘇青黛則負責看火,又一麵叮囑弟弟將準備好的杏仁核桃花生葡萄幹之類的幹果混在一塊研成粉末。待到過了一個小時,估摸著快要起鍋了,隔壁的連大叔也隨著連嬸子到了家裏。

“喲,這都準備上了?是不是可以起鍋了?”連嬸子聞到米飯的香味,頓時笑眯了眼,“那還真是抓得緊,這糯米一起鍋就得趕緊地。這天氣怪冷的,要不一會兒舂得慢了米可就不糯了。”

蘇青黛笑了笑:“可不是,所以我們準備了好幾爐炭火呢,那石舂都讓我們用炭火燙著呢,保證熱和和的。”

連嬸子一聽,看到屋裏那被火熱著的石舂,頓時眼睛亮亮:“這倒是個好主意。”

當下幾人也就不再廢話,將甑蒸籠裏蒸好的糯米盡數倒入到石舂裏。

另一邊蘇父和連大叔也已經將木杵石臼準備好。當下蘇父拿著木杵,連大叔拽著石臼,一人用石錘舂,一人用木杵翻動,一下一下敲打起來。

打糍粑是個技術活,既要有力道,又要快準狠,這樣的糍粑才能打得均勻瓷實,粘稠透明如泥,偏偏挑起又極有任性。若是力氣不夠,石臼提不起來,木杵捅不下去,這樣打出來的糍粑就又硬又澀,十分難吃。

聽著蘇父和連大叔一吆一喝地打著,蘇青黛忙囑咐蘇青葉看著石舂下的火,火不能太旺燒糊了糯米,又不能太涼讓米糊冷了,隻需讓石舂保持溫熱就好。

隨後她就隨著連嬸子去準備模具,又取了香油點潤。待看到蘇父挑起那些糯米時感覺綿軟柔韌,立即吩咐妹妹卸掉火,又讓哥哥將研好的幹果倒進石舂內,連著那些糯米一起攪拌均勻。

這個時候,糍粑就打好了。再將熱和和的飯泥倒進早就準備好的模具中,製成圓餅或長條的形狀,待到糍粑冷卻之後,將模具裏的糍粑敲打出來就好。

這般忙活下來,已經是下午兩點。期間蘇青黛已經開始準備飯菜,新出爐的糍粑最好吃,蘇青黛也不含糊,挽起袖子做起了糍粑肉,待到肉香味飄出,蘇青城已經是口水直流,眼巴巴地盯著那大碗的糍粑肉。

又炒了兩葷兩素,熱了二兩小米酒,忙碌了一上午的蘇父和連大叔也不再忙活,同蘇叔叔三人聚在一塊吃起酒來。連大叔吃著糍粑肉,讚不絕口。

連嬸子忙問做法,蘇青黛並不藏著掖著,當下笑著和連嬸子說起如何配料如何入鍋,火候如何。連嬸子聽得驚奇,對於這樣的做法從未聽聞,但是那糍粑肉確實滑嫩爽口,也就暗暗記在了心上。

這個時候的蘇青黛不知道,正是因為這糍粑肉,讓清河鎮的糍粑在幾年以後聞名於全國,有不少中外遊客慕名而來。

打好的糍粑,蘇青黛用幹淨的蛇皮袋裝好放進地窖裏,等想吃的時候再拿出來蒸。因為連大叔家來幫忙,蘇青黛也不吝嗇,拿了十斤糍粑遞給連嬸子,又封了一個二十元的紅包放到她手裏。連嬸子雖然寒暄客氣,紅包還是接到了手裏。

在邵鄉,打糍粑是件大事,意味著一年的豐收和來年的好運氣。請人打糍粑也是含糊不得的,必須封紅包,多少倒是沒有規定,有五塊的,十塊的。

但是蘇青黛這般封二十塊,在清河鎮算是大手筆了。那連嬸子回去後開了紅包,很是詫異。但是想起聽到的傳聞,也就釋然。那蘇家的女兒,看著倒真是個有出息的呢。

蘇青黛封了紅包,也不瞞著父親,轉身回了屋就跟父親說了。又說起父親不在家的日子連嬸子幾番幫忙,封個大紅包算是感念連嬸子的照顧之恩。

蘇父原本還覺得女兒有些大手腳,這下一聽,也覺得封個大紅包才像話。這一想就覺得自己果真是糊塗,竟然還沒有自家女兒明事理。但是看到女兒行事熟稔,沒有半點怯場,心中又是驕傲又是羞愧。

下午蘇父帶著蘇青城出門去辦事,蘇青黛就給蘇叔叔熬藥。昨日她去醫院詢問蘇叔叔的病情,得知咯血一事,那醫生一臉為難,堅持要住院治療。蘇青黛自然明白早住院比晚住院好的道理,隻是蘇叔叔死活不肯,也就想著先過了這年再說。於是軟磨硬泡磨得了那醫生的藥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