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1 / 1)

蓮心雖苦,但做成蓮心茶,卻是好東西。

秋季氣躁幹熱,蓮心茶清心火,平肝火,瀉脾火,降肺火,養心益腦,最適合像祖母年歲大的老人吃用。

表哥每日喝一些,也能宜養心神。

而此時,正被虞幼窈牽掛的殷懷璽,卻悠閑地坐在營帳裏,拿著一塊比成年男子手掌還要大的紅絲石,正在刻硯。

朱公公瞧得直唏噓,這塊紅絲石通體血紅,宛如雞血,紅絲映帶,鮮豔逾常,質古如玉。

是出自山東青州黑山紅絲石洞。

曆年上貢給皇上的紅絲石,都沒有這樣好的品相。

心裏想著,嘴裏也少不得要恭維幾句:“青州紅絲硯,即負盛名,譽為諸硯之首,勝過端硯,這塊紅絲石經世子妙製,真正是華縟密致,皆極其妍。”

唐代的柳公權在【硯論】中說:“蓄硯以青州為第一,絳州次之,後始論端、歙!”

後世亦有不少文豪評:“紅絲硯第一硯。”

殷懷璽放下昆吾刀,淡聲問:“什麼事?”

朱公公是此次,皇帝安排隨大軍一起過來服侍他的內侍,司禮監掌印何公公的幹兒子。

幹爹何公公是內宮第一太監,身為幹兒子,他也是深得皇上信任。

朱公公眼疾手快倒一杯茶,卑躬曲膝地遞上去,這才道:“常寧伯及軍中幾位老將軍在外頭求見將軍。”

自從到了山東之後,這位殷世子,就越發叫人瞧不透了,他日常服侍在側,每每都有一種如履薄冰之感。

仿佛他麵對的,不是一個弱歲、殘腿、病弱的世子,而是當今聖上。

一言一行難免慎重了再小心。

殷懷璽喝了一口茶,擱下了茶杯:“第幾回了?”

朱公公愣了一下,立馬反應:“已經是第三回 了!”

殷懷璽拿了一塊砂紙,輕輕地打磨硯身:“事可一而再,不可再而三,一人三十軍棍,讓他們自行領罰。”

朱公公不由一驚:“將軍,您看三十軍棍是不是太重了些?”

皇上派他隨大軍同來,一方麵是為了照顧殷懷璽生活起居,另一方麵也有監軍的意思。

殷懷璽領兵到了山東之後,下令駐紮琅琊山,已有月餘之久,卻始終按兵不動,沒有任何作為。

常寧伯幾位老將,從前也是久經沙場,被殷懷璽一個弱歲、殘腿、病弱的少爺統領,本就心中不服。

這一個月裏,借著商討軍務的借口,已經三番兩次過來,向殷懷璽討要對策,施壓的意圖十分明顯。

卻是沒將殷懷璽主將的名頭,放在眼裏頭。

殷懷璽倒是悠閑,也不受軍中緊張的氣氛影響。

每日看書、練字、作畫、刻硯、吃飯、小憩、沐浴等,一樣也不落下。

不光常寧伯幾位老將心急,就連他對“皇上不急,太監急”這句話,都深有體會了。

殷懷璽淡聲道:“你說,他們所犯何罪?”

朱公公呼吸一滯,連忙道:“對主將不敬,確實該處以三十軍棍,將軍軍令如山,處置分明,奴才自然沒有質疑您,對您不敬的意思。”

打宮裏頭的小奴才,混到禦前的內侍,哪有不精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