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善信有些遺憾,他雖然是哥哥,可平常也沒少得虞幼窈的好處。
人圓兩團圓的日子,家裏少不得要吟詩做對,應一應中秋佳景。
虞幼窈不擅長這個,但見天邊圓月如盤,便又想到了表哥,也吟了一首:“隔千裏共月圓兮,月光皎兮照我心,我欲捧月遙相贈,相逢隻應在夢裏。”
借鑒了古詩,東拚西湊了一首詩,卻也有景有情。
虞宗正當下就笑著讚誇:“這詩雖拾人牙慧,卻也是生動真摯。”
待家宴吃完了。
虞霜白鬧騰著要去放河燈,虞老夫人擺擺手:“多帶幾個人在身邊,大晚上的,要多注意安全。”
二房這邊也造了湖,卻不如大房的蓮湖大。
幾個姐兒笑鬧著一起去了窕玉院。
到了湖邊,虞霜白就拿了花燈,一盞一盞地放進了水裏。
虞幼窈捧著自己折的蓮花燈,閉上眼睛,暗暗在心裏許願:“希望表哥早些平安回來。”
許願完了,就小心翼翼地將花燈放進了湖裏,看著花燈沿著湖水往下飄流,希望在這一盞花燈在蠟燭燒完之前都不要沉水。
聽說這樣許願才會靈驗。
幾十盞花燈放進了湖裏,湖麵上燭光點點,與樹稍上的燈籠交相輝映,十分漂亮。
放完了花燈,一行人回了二房。
虞霜白喊來了虞善言幾個一起玩擊鼓傳花。
一群人吃吃喝喝,玩鬧著就到了亥時。
家宴終於散了。
虞幼窈沿著青石磚路,一路走來,屋簷,樹稍,到處都是張燈結彩,氤氳的光影,映得夜色也是一片綺麗。
虞幼窈推門進了書房,目光卻倏然頓住。
一盞精致的八角流蘇宮燈,就擺在書案上。
燭火暈黃,氤氳融融。
此情此景,令虞幼窈驚喜不已,拎了裙擺就衝到了書案前,捧起了宮燈仔細地瞧。
八角的燈簷上墜了珠玉流蘇,顯得精雅又典雅。
宮燈上繪了她泛舟蓮湖上的《采蓮圖》,虞幼窈對表哥的畫作,已經非常熟悉,隻一眼就看出,這是表哥的筆墨。
“殷三,這是不是表哥送我的中秋節禮物?”宮燈暈黃的燈光,映照著虞幼窈鮮妍的臉兒,明亮又綺麗。
殷三從暗處走出來:“是少主親手做的燈籠。”
虞幼窈驚喜不已:“表哥竟然還會紮燈籠,不過能在中秋節這一天,收到表哥親手做的燈籠,真好!”
殷三沒說話。
虞幼窈捧著燈籠,回了房間,將自己床頭邊上的小燈,換成了表哥送的宮燈,以後她每天晚上睡覺,都有表哥親手做的燈籠相伴。
而此時,遠在山東的平叛大營裏,也點燃了一簇簇的篝火,戰士們聚在一起喝酒,吃肉,劃拳,也是一片熱鬧。
大老遠就能聽到常寧伯的大嗓門:“也不知道咱們殷主將的腦子到底是咋長得,老子學了一年半載,才學會的手藝,一個時辰就讓他掏弄幹淨了,更紮心的是,他學了一個時辰紮出來的燈籠,比老子紮了大半輩子的,還要好看,簡直不是人……”
當下就有戰士起哄——
“殷主將不是人,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