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世子不得已,這才誅殺了一些為富不仁的豪紳,以及一些貪生怕死的官員,殺雞儆猴。
旁人看來,殷世子此舉非但無錯,反而有功。
卻沒有想到,他此舉卻是直接捅了馬蜂窩。
這才有了後麵長興侯,為竊取幽州兵權,與北境官員、豪紳們一起串通一氣,聯合上疏朝廷,參奏幽王殿下在北地橫行霸道,縱子行凶等一係列的罪名。
皇帝本就因北境戰事吃緊而惱怒,接到奏疏之後,更是勃然大怒。
內閣裏以田閣老為首的兩個老閣臣,本就與北境的官員、豪紳們互相勾結,便趁此機會,鼓動朝臣們,要求皇上宣幽王進京。
理由是前方戰事,有威寧侯和長興侯主理,幽王殿下理應進京,闡明北境戰事失利,橫行霸道,縱子行凶等諸多事宜。
沒有人知道,此舉其實是內閣、長興侯,及北境官員們、豪紳們一個針對幽王府調虎離山之計的陰謀。
幽王進京不久,長興侯就在戰場上,偷襲殷懷璽。
殷懷璽被射下馬腹,所有人都以為,他已經被馬踩成了爛泥,卻不知,跟在殷懷璽身邊的侍衛們,以身替殷世子擋住了亂馬踩踏。
饒是如此,殷世子依然身受重傷,險些喪命。
殷世子的“死訊”還沒傳出,北境的官員豪紳們幹脆一不做二不休,聯合長興侯,偽造了幽王殿下通敵叛國,意圖謀反的“罪證”。
並以此為借口,派了一萬精兵,圍困了幽王府,意圖進府搜查。
幽王進京,世子殷懷璽“身死”,王府裏護衛所裏大部分護衛,都跟著主子上了戰場,幽王府隻留了區區兩千人。
就在這兩千人悍不懼死,與長興侯的人馬廝殺之際,幽王妃命下人在府裏各處潑了油,四處點火。
待長興侯諸人反應過來時,大火已經覆蓋了幽王府。
他們這才知道了害怕。
原是想給幽王扣上一頂通敵叛國,意圖謀反的大帽,如此一來,他們今兒私闖王府的事,也就順理成章了,皇上也不會怪罪。
可幽王府大火,這通敵買國的罪證,還沒有從幽王府“搜”出來,上麵還沒有蓋幽王府的大印,就沒法順理成章地將罪名扣上去。
迫害皇族,可是誅滅九族的滔天大罪,事已至此,長興侯及北境一幹官員、豪紳們,隻能對外宣稱,幽王妃畏罪自殺。
哪能知道,消息一傳進京裏,幽王未經審理,就在金殿上自盡,兩位閣老擔心皇上追究,聯合朝臣們鼓動皇上,盡早“結案”。
皇上受兩位閣老、長興侯及北境一幹官員、豪紳們的蒙蔽,到底顧念了手足之情,也隻能草草結案,以免這一案子牽連太廣,對幽王殿下更加不利。
卻不知,這些人太著可惡,就是利用了皇上“顧念手足”,算準了皇上,不忍將事牽扯太大,會草草定案,來幫助自己逃脫罪行。
然,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三年後,世子殷懷璽攜了一身的殘病進京,替父鳴冤,這些人掩蓋的罪行,終究還是大白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