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1 / 1)

虞老夫人連佛珠也不撚了:“這話又要從何說起?”

周令懷繼續道:“忠烈公推崇《天工開物》,稱其為曆朝第一全書,卻猶憾《天工開物》雖博大,但宋公人微力薄,然《天工開物》內容有限,若能集百家之書,則惠澤萬世矣,後著了不少相關書籍,高祖皇帝有感忠烈公大德,便隱有編百家書之構想,這才有了高祖皇帝恢複舊典的舉措。”

想要編一部包羅萬象的文獻集,並不容易。

恢複舊典勢在必行。

虞老夫人一臉唏噓:“竟不知,《文獻集書》後麵還有這般緣由。”

周令懷繼續道:“您也知道,編年文獻表現的還是當朝者仁治文德之舉,大周立國之初,卻是不宜大張旗鼓,所以《文獻集書》是從高祖皇帝就開始籌備,到先帝才徹底落實了。”

先帝仁治,滿朝皆為其仁治所折服,大周朝的國勢,也達到了鼎盛時期,藩王歸心,百姓稱訟,文武百官無不拜服。

此時不編文獻,更待何時?

卻也是先帝仁治太甚,以致於當今聖上登期之後,憚壓不住朝臣,短短二十幾年,就將先帝仁治之功敗壞了幹淨。

也是可歎!

唏噓完了,虞老夫人高興道:“好,簡直太好了,參與了《文獻集書》的編書,將來我們令懷,也能成為如湖山先生,閑雲先生這般大德之人,為世人景仰稱訟,便是不走科舉入仕,亦能名留千史,你祖母,及父母泉下有知,也能含笑九泉了。”

想到了虞妙芙,她不禁有些傷感,也不禁濕了眼眶。

虞幼窈連忙遞了一杯茶過去:“祖母,表哥有出息了,您應該高興才是。”

得知表哥領了《文獻集書》的編書差事,就知道表哥大約還要頂著“周令懷”的身份,在虞府裏呆一段不少的時間。

虞幼窈心裏比什麼都高興。

姚氏臉上的笑容擋也擋不住了:“窈窈說得對,哪朝哪代皇帝都主張編書,這狀元、榜眼、探花新進了翰林,也是要編書,但也不是什麼書都能編,像《文獻集書》這樣的,沒在翰林院幾年,是連邊也摸不著,這樣的好事,當然應該高興才是。”

自從周令懷進府之後,京裏頭的禍事,那都是別人家的,喜事全是自家的。

令懷參與了《文獻集書》的編書事宜,虞府更是文名大盛。

虞老夫人連忙捏了帕子,輕按了眼角,接過了茶杯:“人老了,眼窩子也淺,不管是高興了,還是難受了,總要掉一掉眼淚,才覺得好受一些。”

周令懷連忙道:“也隻是掛名,隔三岔王去一趟藤文館……”

虞老夫人連忙道:“這也很了不得了,你到底年歲小,掛了名,在藤文館待幾年名聲就顯露了,將來還能通過藤文館參與朝事。”

到時候殘病已經不能成為周令懷的阻礙,惡疾,殘病不能入仕,但曆朝曆代卻有不少大才,大德之人,都是破格錄用。

據她所知,目前參與掛名的人員,不是翰林院的才學出色的臣子,就是致仕的老臣、民間的大德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