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0章(1 / 1)

這是宮裏的算計。

有了虞幼窈深明大義在前,京裏頭各家也都知道了,這次募銀不是小打小鬧。

太後娘娘募銀賑災,針對的是所有內外命婦,地方官員也包含在內,京裏的風向,往往代表大周朝的風向,全國各地的豪紳、商賈也都參與其中。

因此募銀賑災,進行十分順利。

這也讓虞幼窈鬆了一口氣,多募些銀錢,下半年受災的百姓,日子也要好過一些。

五月中旬的時候,虞幼窈收到了浙江寧波一處莊上管事的傳信。

浙江十幾個縣的田地都淹了,下半年受災的百姓沒了收成。

這個時節,不管種什麼都晚了。

莊子上種了上百畝的番薯,就打算將番藤發放給受災的百姓們,教導他們種植番薯,等到七八月份,番藤發了,百姓們可以掐了番薯葉子充饑,下半年最缺糧食的時候,番薯收成了,也能活命。

虞幼窈飛鴿傳書,讓他盡快安排,又尋了胭脂莊上的李管事過來問話。

李管事就道:“浙江氣溫適中,光照較多,番薯賤活得很,估計能種到五月下旬,六月大約也能種,可能會影響產量。”

虞幼窈終於鬆了一口氣。

接下來,虞幼窈一直在關注募銀一事,及浙江賑災的情況。

一晃眼就到了六月。

表哥離京也有一個月了,這其間也隻收了一封平安信,她倒是不擔心表哥,會出什麼事,隻是心中十分想念。

而此時,被虞幼窈牽掛的殷懷璽,到了北境之後,並沒有著急和哈蒙會麵,而是每日帶兵巡視北境的旱情,以及番薯的種植情況。

北境水田不多,大部分都是旱地,其中又以沙土地較多。

番薯試種成功後,虞幼窈就在北境各地區買了大量莊地、山林,北境地多又都是旱地,地價也十分便宜。

大周朝水田,一畝地需要十幾兩銀子,地區不同,價格還有差異,無法概論。

良田約是五六兩一畝,這是比較穩定的價值,普通土地不超過三兩,北境的沙土地,一畝不過三四百文。

番薯不挑土地,但是對沙地的適應性更強,產量也更高。

因此,今年北境的番薯種植,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

後來,虞幼窈提出了扡插種植,又極大地擴大了種植。

管事還借了武穆王府的名義,將多餘的薯藤發放給百姓們種植。

武穆王府在北境極有威望,周厲王在世時,就極重農荒,沙土地哪家都有幾畝,百姓們也不懷疑,紛紛跟風種植。

莊上的管事一臉惋惜:“去年莊子上的棉花也試種活了,雖然結了果沒開棉,但莊上有經驗的老農說,是種植晚了,又天幹的原因,原是打算今年擴大種植,但北方今年又是天幹,大小姐也吩咐了,今年大範圍種植番薯,棉花以後年景好的時候,再繼續種。”

莊子上少量種了些棉花,但情形不是很好。

殷懷璽對農事了解不多,但瞧了莊子上的番薯長勢,也覺得不錯,就問了莊上的事。

管事從前也是殷懷璽的人,自然也沒瞞著:“莊上的地,都是先租給烈士家屬們種,也不需要交租子,種子都是莊子自己出,收成的糧食,莊上得七成,農戶們自己得三成,莊上的許多活兒,也是先雇給家境比較差的戰士家屬,因為有了活計,生活也改善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