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迢道:“照你所言,梁王隨時都有可能動手,北境距離泉州比淮江更遠,我們何必舍近求遠呢?而且淮江是閩人聚居地,我們到了淮江才更有優勢,謝府世代經商,北境比較貧瘠,於經商不利。”
謝府決定去北境,是為了向武穆王投誠。
可眼下情況於謝府不利,謝府可暫時前往淮江,以圖後事。
虞幼窈道:“我做了兩手安排,向太後娘娘遞帖,狀告賈州府縱子成凶,禍害百姓,又給虞氏族裏去了信,屆時虞氏族裏,會發動在朝中的人脈,大力彈劾賈州府,暫時能拖一拖賈州府的手腳。”
“明兒我去衙門,與林府商定立契,購藥賑災一事就能傳遍整個泉州,同時也安排了人手,盡快將這事散播至整個大周,賑災是國之大事,賈州府是萬萬不能在這個節骨眼上對謝府動手。”
“從立契到籌集藥材運往北境,至少需要個把月,在這段時間,謝府的處境也相當安全,可以利用運藥的車馬、行船,先轉移一部分最重要的人手、產業去北境。“
“待賑災的藥材離了泉州口岸,京裏的動靜也傳到了泉州,賈州府要應對朝廷,一時半會也會分身乏術,至少也能拖十天半個月。”
謝景流點頭:“小窈兒的安排對謝府來說,是最穩妥的辦法,選擇北境有很大的優勢,北境遼東沿海,路途遠了一些,但走海路卻十分便利。商船到了遼東,就是是武穆王管轄的北境地界,再轉陸路,安全方便又快捷。”
“遼東省一帶,也是北境少有資源富庶之地,對謝府的發展十分有利,反而往淮江一帶轉移,卻並不容易,商船隻要不出福建,就在梁王的眼皮子底下,更容易曝露。”
虞幼窈正是此意:“梁王要起兵造反,天下局勢動蕩,最先亂的,反而是兵弱且富庶的中原腹地,淮江一帶是閩人聚居之地,謝府撤離泉州的消息,遲早是要曝露,梁王肯定能猜到,謝府是要前往淮江一帶,隻要在沿途設置關卡,謝府就成了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河運是掌控在朝廷手裏的,很容易出紕漏。
朝廷對海運的掌控極弱,謝府商船一直在東南沿海一帶活動,打點到位,關係人脈更廣,等梁王發現謝府舉家逃離,也隻能幹瞪眼。
謝老太爺欣慰地點頭:“小窈兒思慮周全,就按她的意來,我們走淮江一帶,需要出據泉州州府衙門發放的路引,謝府是納稅大戶,官府盯得緊,絕對不可能放謝府舉家出泉州,辦理假的通關文碟,身份文書,也要冒很大風險,稍有不慎就容易曝露,而且沿路關口,都要檢查,變數實在太大。”
“因周厲王前車之鑒,幽州又處於邊境苦寒之地,常有外敵滋擾,等著朝廷發軍晌,變數實在太大,稍有不慎就會再次釀成周厲王之前的慘禍,所以當今皇上,給了北境鹽稅不貢的特權,用於采買朝廷不能及時發放的物資,海防衛所有武穆王安排的人,我們隻要偽裝成幽州過來采買的商人,就很容易出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