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幼窈輕笑一聲:“改日將我和武穆王的名帖,送去連城縣衙,按照行話,這叫拜山門,我這新封的韶懿郡主,也不知道在連城管不管用。”
藍衣管事一臉激動,他早就看不慣四大家的作派:“大小姐說得是。”
灰衣管事頓時反應過來,韶懿郡主在北境的名聲極大,城外十幾萬流民,對韶懿郡主都十分擁戴。
韶懿郡主也不是為自己謀私,而是為了連城,這千千萬萬被四大家欺壓的散戶蠶農。
北境耕地少,養柞蠶才是流民們最好的出路。
要聯合散戶蠶農,強行打開連城四大家壟斷的柞蠶市場,進一步擴大柞蠶養殖,城外的流民才有活路。
郡主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百姓。
是眾望所歸。
虞幼窈目光微深,有壓迫,就有反抗,連城隻是一個引子,隻要連城這邊順利,以她在北境的名聲,東北三省其他地區的散戶,就會聞風而動,紛紛加入,擰成了一股對抗當地蠶業豪紳的大勢。
她有商船,有幽軍作為後盾,已經掌握了北境蠶業大部分渠道。
屆時,成立一個蠶業商會,她就能掌控東北三省大部分柞蠶經營,市場定價由她來決定,有“求”於人的,就成了那些士紳。
到了第二日,連城縣衙的知縣李大人,就過來驛站求見韶懿郡主。
郡主也是要劃分等級。
虞幼窈的封號是懿從聖尊正一品的郡主位份,按照身份,應是當今皇上的嫡皇子,所出的嫡長女,才能獲封的封號。
地位僅次於嫡公主之下,連庶出的公主還要弱上一頭。
而當今宮裏隻有一位嫡出的驪陽公主,韶懿郡主雖是郡主之尊,卻可享嫡公主的禮法。
連城是縣級城,縣衙的知縣是正七品,李大人接了韶懿郡主的名帖之後,就有些誠惶誠恐,翻來覆去一整晚都沒有合眼,琢磨著這韶懿郡主這會兒不是應該,還呆在泉州養身體嗎?怎麼就跑到了北境?
韶懿郡主活菩薩的名聲,幾乎傳遍了大周,流民們吃的東西,是韶懿郡主試種,並推廣種植的番薯。
流民們生病吃的藥,也是韶懿郡主捐賑,大周朝有不少文人墨客,寫詩讚揚韶懿郡主聖善。
這樣的名聲,走到哪兒都是一尊大佛。
而且!
李大人近來還隱約聽到了一些傳言,似乎是武穆王仰慕韶懿郡主聖善。
流民都是武穆王出麵安置,傳言是從城外的流民口中傳出,武穆王還親自上疏朝廷,為韶懿郡主請功。
韶懿郡主來了北境沒兩天,武穆王也來了,聽說武穆王到了連城,連城門也沒進,一路快馬加鞭到了碼頭。
他覺得這傳言,多半不是空穴來風。
虞幼窈在驛站小院的正廳裏,見了李大人。
“微臣連城縣知縣,拜見韶懿郡主。”一進屋,李大人連忙低頭跪拜。
低垂的眼睛,隻能看到韶懿郡主露出的鞋腳尖尖,上麵繡了一顆大南珠,光瑩流燦,圓潤無比。
南珠的大小,是一等郡主才有的規製。
東珠和南珠是隻有五品以上的官家才能穿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