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萬家主一臉不耐地打斷了他的怒火:“你們一人少說幾句,都什麼時候了,還在這裏內訌。”
三人這才不情願地閉了嘴。
萬家主看向了李大人:“依李大人之見,這位韶懿郡主是個怎樣的人。”
韶懿郡主到了連城之後,碼頭就被武穆王派兵戒嚴,連四大家也不知情,還當是什麼重要物資,暗暗打探了一番,發現武穆王每日巡邊視察,沒什麼異樣,就沒在意。
直到昨兒李大人去了驛站,他們派人過去打探,沒想到整個驛站都戒嚴了,什麼消息也沒打探到。
他們這才恍然明白,驛站裏肯定住了一位大人物,連武穆王都要以禮相待。
哪兒還坐得住?!
連忙去衙門詢問,李大人也沒瞞著:“韶懿郡主是應武穆王之邀,過來協助武穆王,在北境推廣番薯種植,緩解北境旱情,如今下榻在連城驛站。”
此言一出,四大家就知道,連城來了一尊大佛。
是要供著的那種。
但接下來,李大人的話,讓四位家主的心更是沉到了穀底。
四大家一合計,韶懿郡主是為了番薯種植而來,在連城呆不了多久,韶懿郡主聖善,想要收容流民,這也不是什麼大事。
每家出幾萬銀子,先安置一批流民,把這尊大佛糊弄走了再說。
這才有了請帖一事。
也沒想過韶懿郡主會拒絕。
李大人謹慎地開口:“你們對韶懿郡主知道多少?”
萬家主心中又是一沉。
李大人刁滑得很,見風使舵的本事也厲害,看他對韶懿郡主謹慎的態度就知道,這位韶懿郡主,肯定不是好糊弄的人。
李大人擱下茶杯:“都說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虞氏族是當之無愧,雖然自本朝起已經落沒了數百年之久,但家族底蘊還在,虞氏也始終紮根在朝堂之上,甚至又培養出了一位內閣宰輔,一位懿從聖尊正一品的郡主。”
四位家主那種所謂的世家優越,被這一番話擊得七零八落。
虞氏族在前朝時,曾是大周朝第一簪纓世家。
何為簪纓?
在眾多家族中,就其家族曆史發端之久遠,與綿延之流長而言,虞氏家族也是少有其匹。
能與之一較高低的,隻有臨江葉氏。
“史上有琅琊王氏,培養了三十六位皇後,這意味著,世家大族對家中女兒的教養不輸男兒,所謂教條閨範,束縛的不過是尋常女子,你看韶懿郡主,在祖母孝期,去泉州養病,世人皆道她至孝,在祖母孝期,應武穆王之邀來了北境,本該離經叛道,可倘若這消息遍傳天下,世人又要讚她聖善。”
一個女子能做到這一點,絕非偶然。
識時務者為俊傑,可這世間能幾人能透過表像,看到時事時務,從而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呢?
不是每一個人能有識時務的本事。
能做到這一點,至少也是個人才。
“韶懿郡主師從葉氏女,身邊還有宮中的嬤嬤教養規矩,眼界和心襟非一般人可比,曆朝曆代外臣之女封爵,多數嫁進了宗親皇室,你看武穆王對她的殷勤態度,就該知道皇家,對這位韶懿郡主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