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姑姑也是一愣,半晌才道:“北境乃是苦寒之地,韶懿郡主……”
太後娘娘又歎了一聲:“既封從懿,必承其德,她當得起。”
沈姑姑垂頭聽著,沒說話。
太後娘娘卻心念微動:“瑞雪兆豐年,去歲冬天,整個北方沒下過幾場雪,眼看已經到了二月,天氣還冷得跟冰窖似的,看來今年又是一個災荒年。”
沈姑姑輕聲道:“您已經盡力了。”
皇上服食丹藥,致丹毒於體,病在宮裏,已經許久不理朝政,太後娘娘為防走漏了風聲,以致朝綱不穩,命人封了殿門,蘭妃娘娘想讓二皇子從禦書房,走向前朝輔政,趁機攬權,與太後娘娘達成了共識,也對此事秘而不宣。
眼下皇上宮裏,是由蘭妃娘娘把持。
她掌控後宮多年,在宮中勢力根深蒂固,就連徐貴妃也沒察覺出端倪來,隻顧著聯同徐國公府,在朝中拉幫結派。
太後娘娘看著折子,沉思良久問:“皇上的龍體可好些?”
沈姑姑心下一緊:“蘭妃娘娘的人說,還是老樣子。”
那就是沒有起色,太後娘娘目光閃爍不定,半晌才道:“你將韶懿的折子,送去內閣。”
韶懿郡主的折子裏,也隻是在閑話家常,叫人挑不出錯來,可有心人瞧了,難免就會生出一些旁的心思來。
京三省各地流民暴亂,頻發不止,連官府也鎮壓不住。
朝廷若不能盡快想出對策,越來越多的流民聚眾一起,情況會越來越嚴重,甚至還會引發大範圍暴亂,危及社稷。
可國庫空虛,朝臣們也是束手無策。
眼下北境還有餘力收容流民,內閣哪還能坐得住,當下就召集群臣們一起議事。
內閣因為虞宗慎丁憂去職,鬧騰得十分厲害,但戶部仍然掌控在虞宗慎手中。
為了鞏固保皇黨在內閣的話語權,保皇黨這一脈發動人脈,將虞氏嫡脈的一位老臣送進了內閣。
虞氏族在內閣的地位不可動搖。
虞閣老正老神在在地聽著,朝臣們就有關流民的安置問題爭論不休。
等雙方口沫橫飛,爭得臉紅脖子粗,誰也說服不了誰,大家齊齊看向了虞閣老:“虞閣老意下如何?”
虞閣老收到了虞幼窈的信,對北境的情況,了解得比旁人多,心有成算,麵對眾多的詰問,自然也不慌不忙。
他出聲問:“韶懿郡主為什麼要去北境?”
都察院都禦史齊大人,見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心中有了猜測:“折子上提過了,是因為武穆王要在北境受災較輕的地區,推廣番薯種植,緩解旱情,因番薯是韶懿郡主試種成功,關係北境數以千萬百姓們的生存,武穆王請了韶懿郡主相助。”
虞老閣再問:“武穆王為什麼膽敢收容大批流民?”
齊大人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那是因為東北三省受旱較輕,並不影響番薯種植,番薯賤活,耐幹耐脊,還飽腹,隻要在東北三省推廣種植,有了番薯,武穆王自然不擔心,流民們沒有食物。”
兩人你來我往,配合得那叫一個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