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獻是衝著謝府來的,於是笑道:“也不是什麼大事,我大舅就下榻在驛站裏,命人過去通傳一聲,便直接讓他過來便是。”
黃文獻口口聲聲以“末將”自居,可軍師在軍中地位超然,直接受命於軍中首將,他對謝府禮遇,謝府卻還要守尊卑禮法。
“多謝郡主。”黃文獻雖然是讀書人,卻是上過戰場,有些不拘小節,倒不是很在意尊卑禮數。
他也特意了解過,謝府行事豁達、正派,與他脾性相合,自然要另眼相待。
謝府雄厚的財力,龐大的渠道,又有和小王妃這一層關係在,這都是他們分化士紳利益,削弱士紳勢力的有力籌碼,更是發展北境的基石。
這樣看來,謝府對北境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便是禮遇一些,也是理所當然。
比起那些虛頭巴腦的禮數,黃文獻這個人,更看重實際。
不過小王妃這種大大方方的作派,倒是讓他十分受用。
虞幼窈笑著點頭,轉頭就吩咐夏桃去請人。
引進外來商賈從大局上看,自然是大有好處,單從近處看,外來商賈帶來的大批物資,基本上就能解決,北境物資缺乏的窘境。
同時,也會刺激當地士紳,協同一起安置災民。
但從長遠上看,也有諸多弊患。
其中最大的弊患,莫過於北境還是士紳勢大,外來商賈一旦在北境站穩腳跟之後,想要尋求更大的發展,官商、士紳互相勾結,幾乎成了必然。
黃文獻是要一開始就把控北境的局勢,扶持謝府,將北境一部分資源、人脈、渠道掌握在自己手中。
士紳、外來商賈、謝府形成了製衡局麵。
就目前看來,三方製衡,依然是士紳為大,但外來商賈和謝府加入,勢必會分化士紳利益,削弱士紳勢力。
此消彼漲,也是必然趨勢。
前期謝府和外來商賈,有共同的利益和敵人,就是天然同盟。
而謝府背後,是韶懿郡主和武穆王,在外來商賈之間,占有絕對的主動權,是當之無愧的領頭羊。
殷懷璽隻需扶持謝府,讓謝府聯合外來商賈對付士紳,靜待合適時機,將一些壞事做盡的士紳連根撥起。
倒也不是說,殷懷璽利用了謝府。
謝府想要在北境站穩腳跟,尋求發展,就已經站到了士紳的對立麵,商有商途,官有官道,謝府和武穆王府的利益一致。
不大一會兒,謝巡就過來了。
虞幼窈笑著介紹:“大舅舅,這位是武穆王麾下的黃軍師。”
謝巡連忙上前,就要躬身作禮,黃文獻連忙起身,一個箭步上前,就托住了謝巡的手:“謝老爺不必多禮,快請坐。”
謝巡愣了一下,就看向了虞幼窈。
虞幼窈連忙笑道:“黃軍師輔佐北境戰事多年,卻是不拘小節,大舅舅也不必太過拘謹。”
黃文獻對大舅舅太客氣,語氣帶了敬重,所以才不受大禮。
她目光閃了閃,就想到了,早前黃文獻一見她就“砰咚”跪地的畫麵,哪兒不明白,黃文獻約是知道,她和殷懷璽有“婚約”在身,將她當成了未來王妃敬重,連同她的外家,也都慎重了禮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