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7章(1 / 1)

虞幼窈隻道:“就在這幾日。”

李大人麵帶難色:“鞍山一帶盤踞了一幫為數不少的土匪,下山為民,上山為寇,專門劫掠往來的行人客商,早前官府曾幾度派人過去勸降無果,又因城外聚集了大批流民,也需要人手維護治安,官府也是分身乏術。”

說到這兒,他好一陣哀聲歎氣。

“自從武穆王來了連城之後,那幫土匪懼武穆王之威,倒也安份了一陣,隻不過武穆王一走,他們就又開始搶殺劫掠,尤其是近來,往來連城的客商行人多了,就有不少人受害,官府壓積的案子,已經有上百起了。”

虞幼窈若有所思道:“我聽說,這幫土匪是從去歲冬月,在鞍山一帶聚結,短短三四個月,就已經作案上百起,不光劫掠財物,還傷人性命,看來也不是普通土匪。”

李大人等了一下,也沒等到下文,不動聲色地瞧了韶懿郡主一眼,見她神態如常,仿佛隻在與他閑聊一般。

他隻好繼續道:“可不是嗎?這些日子,官府一直在安排流民的遷移和安置事宜,衙門裏的人都抽調出去了,人手嚴重不足。”

虞幼窈終不溫不淡地道:“李大人辛苦了。”

遷移和安置流民,都是由官府出麵,這麼多流民,衙門確實需要多派人手。

李大人有些失望,又哀聲歎氣道:“流民最快也要在三月上旬,才能徹底安置,屆時官府也不能放鬆,二十萬流民在連城安家落戶,還需要加派大量人手,去複鎮連鎮附近巡邏,維護此地治安,以免流民生亂。”

說到這兒,他話鋒一轉,諂媚地對虞幼窈笑:“郡主聖善,仁德,為流民們謀了一條活路,下官雖不才,也是一地父母官,自然也要全力襄助郡主,助流民們在連城落地生根,也不枉我讀了十年聖賢書,報效朝廷,為百姓謀福的初衷。”

虞幼窈聽得著實好笑。

李大人話裏話外的意思,無非就是衙門裏的人,都派去折騰流民去了,抽不出人手,也抽不出時間與精力去剿匪。

這話倒也不是虛言,隻是後麵這話,意思可就大了去。

先是諂媚了她一番,緊接著又向她表忠心,表明自己會全力辦好流民的相關事宜,以全她的“聖善”之名。

“識相”這個詞兒,被他體現得淋漓盡致。

但是你以為,他的意思僅隻如此,那就大錯特錯。

這話逆向一推就成了,李大人是為了,全她的聖善之心,仁德之名,才會不遺餘力地安排流民事宜,所以就沒有能力,再抽調人手去剿匪。

如果你以為,他是將不能剿匪的責任,推到她這個郡主身上,那就大錯特錯。

李大人口口聲聲,是全了她聖善之心,仁德之名,那麼安排流民的一應功勞,就全是她這個郡主的。

他這個縣令,也隻是按照郡主的心意做事。

李大人不占功勞了,她這個占盡好處的郡主,是不是該賞點甜頭?

例如:幫他解決了匪患?

一開始就給她戴了聖善,仁德的大帽,她難道就忍心匪患橫行,禍害一方,從而冷眼旁觀,置之不理?